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楚共王,羋姓,熊氏,諱,乃春秋王,莊王之子也。

莊王二十三年(魯宣公十八年)薨,王子審立為共王。共王二年(魯成公二年),王將伐魯,使屈巫聘於,告師期。適伐齊,楚侵魯及陽橋,以救齊。魯請盟,許之。冬十一月,公子嬰齊及魯成公、蔡景侯、許靈公、右大夫說、華元、公孫寧、孫良夫、公子去疾、齊晏弱、、邾、薛、鄫諸侯之大夫盟於蜀。三年(魯成公三年),諸侯伐鄭,鄭敗諸丘輿。皇戍來獻捷,楚歸荀罃於晉。四年(魯成公四年),晉伐鄭,楚救之。五年(魯成公五年),許愬鄭於楚,楚執鄭皇戍。鄭叛楚,及晉平。冬,周定王崩,周簡王立。六年(魯成公六年),伐鄭,晉救之,遇於繞角,楚師還。晉師遂侵,楚救蔡,御諸桑隧,晉師還。七年(魯成公七年),伐鄭,諸侯救鄭,鄭攻楚師,囚鍾儀,獻諸晉。八年(魯成公八年),晉侵蔡,遂侵楚,獲申驪。九年(魯成公九年),楚以重賂求鄭,鄭成公會公子成於鄧。秋,晉執鄭成公,伐鄭。楚侵陳以救鄭。晉歸鍾儀於楚,以求成。冬,自陳伐莒,莒潰,遂入鄆。十二月,使公子辰如晉,報鍾儀之使,請修好、結成。十一年(魯成公十一年),宋華元來,遂如晉,合晉、楚之成。十二年(魯成公十二年)夏五月,公子罷、許偃會晉士燮盟於宋西門之外。諸侯遂會於瑣澤。晉郤至來聘且涖盟。冬,公子罷如晉聘且涖盟。十二月,及晉侯盟於赤棘。十五年(魯成公十五年),楚侵鄭,遂侵衛,鄭侵楚,取新石。冬,遷許於葉。十六年(魯成公十六年),王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於鄭。鄭叛晉,及楚盟於武城。晉伐鄭。鄭告急,共王救鄭。晉楚遇於鄢陵,及戰,射共王中目。王宵遁,共王召公子側。公子側嗜酒,從者豎陽穀進酒醉。王怒,射殺側,以公子嬰齊為令尹。遂罷兵歸。十七年(魯成公十七年),楚戍鄭。晉會諸侯伐鄭,楚救之,諸侯還。冬,諸侯復伐鄭,楚救之,諸侯還。十八年(魯成公十八年),鄭會王伐宋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以三百乘戍之而還。宋圍彭城,楚救之,伐宋。宋告急於晉。晉侯師於臺谷以救宋,遇楚師於靡角之谷,楚師還。十九年(魯襄公元年),晉會諸侯伐鄭,晉師自鄭侵楚焦、夷及陳。秋,楚救鄭,侵宋呂、留。周簡王崩,周靈王立。二十年(魯襄公二年),殺右司馬公子申。二十一年(魯襄公三年),公子嬰齊伐,克鳩茲,至於衡山,使鄧廖侵吳。吳獲鄧廖,師歸。吳伐楚,取駕。嬰齊卒,以公子壬夫為令尹。陳叛楚。冬,侵陳,陳成公卒,乃止。二十二年(魯襄公四年),侵陳。二十三年(魯襄公五年),討陳叛故,殺公子壬夫,以公子貞為令尹。冬,公子貞伐陳,諸侯救陳。二十五年(魯襄公七年),貞圍陳,諸侯會於鄬,以救之。陳使哀公弟公子黃來楚,執之。二十六年(魯襄公八年),鄭侵蔡,楚伐鄭,鄭成。二十七年(魯襄公九年),秦使來乞師,將伐晉,許之。秋,共王師於武城,以為秦援。冬,諸侯伐鄭。十二月,復伐鄭,鄭成。楚伐鄭,鄭又及楚平,同盟於中分。二十八年(魯襄公十年),楚及鄭圍宋。秋,侵魯西鄙,還,圍蕭。諸侯伐鄭,城虎牢而戍之,鄭及晉平。公子貞救鄭,鄭又與楚盟,諸侯之師還,楚師亦還。二十九年(魯襄公十一年),諸侯圍鄭,鄭成,同盟於亳。公子貞乞旅於秦,以伐鄭。鄭簡公逆之,伐宋。秋,諸侯悉師以復伐鄭,鄭成。冬,鄭及諸侯會於蕭魚。三十年(魯襄公十二年),楚報晉取鄭,及秦伐宋。秦嬴歸於楚。秦嬴者,秦景公妹也,為共王夫人。楚使公子午聘於秦。三十一年(魯襄公十三年),王疾,告大夫曰:「不榖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喪先君,未及習師保之教訓,而應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師於鄢,以辱社稷,為大夫憂,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歿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請為靈,若厲,大夫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冬十二月,王薨,子昭立為康王。公子貞謀諡,大夫曰:「君有命矣。」貞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毀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四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