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末帝

(渡自孫皓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吳末帝,字元宗,本名彭祖,字皓宗吳郡富春人,大帝故太子之子也。

吳末帝
名諱 孫皓
生卒 赤烏元年太康五年
在位 元興元年天紀四年
政權 孫吳
廟號
諡號
陵墓不詳
先君 吳景皇帝
嗣君
年號
元興甘露寳鼎建衡鳳凰天冊天璽天紀

景帝立,封皓烏程侯,遣就國。西湖景養相皓當大貴,皓陰喜而不敢洩。休薨,是時蜀漢初亡,而交阯攜叛,國內震懼,貪得長君。左典軍萬彧昔為烏程,與皓相善,屢言之於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稱皓才識明斷,是之疇也,又好學,奉遵法度。興、布說與景帝妃朱太后,欲以皓為嗣。其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隕,宗廟有賴可矣。」於是遂迎立皓,時年二十三。改元,大赦。

元興元年八月,以上大將軍施績大將軍丁奉為左右大司馬,張布為驃騎將軍侍中,諸增位班賞,一皆如舊。九月,貶朱太后為景皇后,追諡父和文皇帝,尊母何氏為太后。十月,封景帝太子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陳王,立皇后滕氏。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興、布竊悔之,或以譖皓。十一月,誅興、布。十二月,葬景帝於定陵。封后父滕牧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是歲,司馬昭為魏相國,遣昔壽春城降將徐紹孫彧陳事勢利害,以申喻皓。

甘露元年三月,帝遣使隨紹、彧報書曰:「知以高世之才,處宰輔之任,漸導之功,勤亦至矣。孤以不德,階承統緒。思與賢良共濟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緣,嘉意允著,深用依依。今遣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弘璆宣明至懷。」紹至濡須,殺之,徙其家屬建安。夏四月,蔣陵甘露降,於是改年大赦。秋七月,帝逼殺景后朱氏,於苑中小屋治喪,眾莫不痛切。又送景帝四子於吳小城,追殺二長者。九月,從西陵步闡表,徙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建業。陟、璆至洛,遇昭薨,十一月,乃遣還。帝至武昌,又大赦。以零陵南為始安郡桂陽南為始興郡。十二月,魏禪讓司馬炎

寶鼎元年正月,遣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弔祭昭,及還,儼道病死。忠說帝曰:「北方守戰之具不設,弋陽可襲而取。」帝訪群臣,鎮西大將軍陸凱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國鼎立已來,更相侵伐,無歲寧居。今強敵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實,而遣使求親,欲息兵役,不可謂其求援於我。今敵形勢方強,而欲徼幸求勝,未見其利也。」車騎將軍劉纂曰:「天生五才,誰能去兵?譎詐相雄,有自來矣。若其有闕,庸可棄乎?宜遣間諜,以觀其勢。」帝陰納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絕。八月,所在言得大,於是改年,大赦。以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眾數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出烏程,取和陵上鼓吹曲蓋。比至建業,眾萬餘人。丁固、諸葛靚逆之於牛渚,但等敗走,謙自殺。分會稽為東陽郡,分吳、丹楊為吳興郡。以零陵北部為邵陵郡。十二月,帝還都建業,衛將軍牧留鎮武昌。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彧上書鎮巴丘。夏六月,起顯明宮,冬十二月,帝移居之。是歲,分豫章廬陵、長沙為安成郡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司徒司空。秋九月,帝出東關,丁奉合淝。是歲,遣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脩則等人擊交阯,為晉將毛炅等所破,皆死。兵散還合浦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為太子,及淮陽、東平王。冬十月,改年,大赦。十一月,左丞相凱卒。遣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荊州,監軍李勖督軍徐存建安海道,皆就合浦擊交阯。

二年春,彧還建業。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殺導將馮斐,引軍還。三月,天火燒萬餘家,死者七百人。夏四月,左大司馬施績卒。殿中列將何定告勖枉殺斐,擅徹軍退還。勖及徐存家屬皆伏誅。秋九月,何定將兵五千人上夏口獵。都督孫秀奔晉。是歲,大赦。

三年,汜、璜破交阯,殺晉所置守將,九真日南皆還屬。大赦,分交趾為新昌郡。諸將破扶嚴,置武平郡。以武昌督范慎太尉。右大司馬奉、司空仁卒。西苑言鳳凰集,明年改元。

凰皇元年秋八月,征西陵督步闡。闡不應,據城降晉。遣樂鄉都陸抗圍取闡,闡眾悉降。闡及同計數十人皆夷三族。大赦。是歲,右丞相彧被譴憂死,徙其子弟於廬陵。何定姦穢發聞,伏誅。帝以其惡似張布,追改定名為布。

二年春三月,以抗為大司馬。司徒固卒。秋九月,封陳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各與三千兵,大赦。帝愛妾使人劫奪百姓財物,司市中郎將陳聲恃帝寵遇,將其繩之以法。帝大怒,假他事燒鋸斷聲頭,投其身於四望之下。是歲,太尉慎卒。

三年,會稽謠言章安侯當為天子。臨海太守奚熙與會稽太守郭誕書,非論國政。誕但白熙書,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發兵自衛,斷絕海道。熙部曲殺熙,送首建業,夷三族。秋七月,遣使者二十五人分至州郡,科出亡叛。大司馬抗卒。自改年及是歲,連大疫。分鬱林桂林郡

天冊元年,吳郡掘地得,長一尺,廣三分,刻上有年月字。於是大赦,改元。

天璽元年,吳郡言臨平湖自漢末草歲壅塞,今更開通。長老相傳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又於湖邊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廣二寸餘,刻上作皇帝字。於是改年,大赦。會稽太守車浚湘東太守張詠不出算緡,就在所斬之,徇首諸郡。秋八月,京下督孫楷降晉。鄱陽言歷陽山石成字,凡二十,雲「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吳興陽羨山有空石,長十餘,名曰石室,在所表為大瑞。乃遣兼司徒董朝、太常周處至陽羨縣,封禪國山。明年改元,大赦,以協石文。

天紀元年夏,夏口督孫慎出江夏、汝南,燒掠居民。

二年秋七月,立成紀、宣威等十一王,各給兵三千,大赦。

三年夏,郭馬與部曲將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因此恐動兵民,合聚人眾,攻殺廣州虞授。馬自號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領廣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蒼梧,族攻始興。八月。以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督何植為司徒,執金吾滕循鎮南將軍假節,領廣州牧,率萬人從東道討馬,與族遇於始興,未得前。馬殺南海太守劉略,逐廣州刺史徐旗,皓又遣徐陵督陶浚將七千人從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領及合浦、鬱林諸郡兵,當與東西軍共擊馬。

冬,晉鎮東大將軍司馬伷塗中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鎮南將軍杜預江陵龍驤將軍王浚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以太尉賈充大都督,量宜處要,盡軍勢之中。陶浚至武昌,聞北軍大出,停駐不前。

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大赦。浚、彬至,吳軍土崩瓦解,靡有御者。預又斬江陵督伍延,渾復斬丞相張悌、丹楊太守沈瑩等,所在戰克。

三月丙寅,殿中親近數百人叩頭請皓殺岑昏,皓惶憒從之。戊辰,陶浚從武昌還,即引見。問水軍消息,對曰:「蜀船皆小,今得二萬兵,乘大船戰,自足擊之。」於是合眾,授浚節鉞,明日當發,其夜眾悉逃走。而王浚順流將至,司馬伷、王渾皆臨近境。皓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沖等計,分遣使奉書於浚、伷、渾,曰:「昔漢室失統,九州分裂,先人因時,略有江南,遂分阻山川,與魏乖隔。今大晉龍興,德覆四海。暗劣偷安,未喻天命。至於今者,猥煩六軍。衡蓋路次,遠臨江渚,舉國震惶,假息漏刻。敢緣天朝含弘光大,謹遣私署太常張夔等奉所佩印綬,委質請命,惟垂信納。以濟元元。」

壬申,王浚最先到,於是受帝之降,解縛焚,延請相見。由以帝致印綬於己,遣使送,帝舉家西遷,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於京邑。四月甲申,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三十,歲給五千五十萬,五百匹,綿五百。」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於洛陽

皓每宴會群臣,無不咸令沉醉。置黃門郎十人,特不與酒。侍立終日,為司過之吏。宴罷之後,各奏其闕失,迕視之咎,謬言之愆,罔有不舉。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輒以為罪。後宮數千,而采擇無已。又激水入宮,宮人有不合意者,輒殺流之。或剝人之面,或鑿人之眼。岑昏冒險諛貴幸,致位九列,好興功役,眾所患若。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蓋積惡已極,不復堪命故也。

孫氏家譜

家屬

  • 陳壽:「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
  •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