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古調兵之信也,亦稱兵符虎節符節,常作形,銘文其上,故名。

秦惠文王杜虎符,今存陜西博物館

符之制,多以鑄,偶見以金銀為之者,銘文多採錯金銀之法。沿虎脊中分,君王持右,外將持左,有兵事,則遣使持右符至軍,以達王命,外將以與己所持者合驗以定命之真偽,以各將之符其形、銘各異,甲符不調乙兵也,故得王命專達焉。例,凡興兵五十以上者,皆當會符,惟燔烽火可免之。今白話語「符合」,典出於此也。 戰國時,有信陵君竊符矯殺晉鄙救事。

時,避先祖諱,改形魚兔龜牛之屬,南宋復虎形,旋改金牌,季棄之,以虎頭牌為信,後世繼元制,符遂不興。

虎符今之存世者鮮矣,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陽陵虎符,羅振玉舊藏也,以鏽不得兩分;又有新郪虎符,淮南王僭鑄,今藏巴黎;又秦虎符之左半,秦惠文時所用,陝西博物館藏,然羅福頤以其銘文字形孱弱,又或有語句不通兼章法零亂者,指其為贗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