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
大明成祖啓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藩北平。初,諸王以亞天子一等,藩府皆小於宮,唯燕王以居元之舊宮故,形制一如天子,諸王乃不平,太祖乃喻諸王曰此元之舊宮,無需新建,便宜行事,非燕藩有異于諸藩也。
大明成祖文皇帝 | |
---|---|
名諱 | 朱棣 |
生卒 | 至正十九年至 永樂二十二年 |
在位 | 建文四年至 永樂二十二年 |
政權 | 大明 |
廟號 | 成祖 |
諡號 | 啓天弘道 高明肇運 聖武神功 純仁至孝 文皇帝 |
陵墓 | 長陵 |
先君 | 侄惠帝 |
嗣君 | 子仁宗 |
年號 | |
永樂 |
二十三年,棣討蒙古乃兒不花,獲其全部而還,太祖大喜,是後屢帥諸將出征,並令棣節制沿邊士馬,威名大振。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時諸王以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帝納齊泰、黃子澄謀,欲因事以次削除之,周、湘、代、齊、岷諸王皆以罪廢。棣自危,佯狂稱疾。
建文元年七月,上書天子,援《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指齊黃為奸。書既發,遂舉兵。自署官屬,號曰「靖難」。四年六月,燕兵陷應天府,宮室焚毀,建文帝不知所終,齊黃族中勿論少長皆斬之。燕王乃升輦,詣奉天殿即皇帝位,下詔復洪武紀年,是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元永樂。成祖既登大寶,以諸藩尚在,天下不寧故,仍行建文間削藩之政,復加廠衛以備非常。
永樂元年,詔大學士解縉等「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志、陰陽、醫蔔、技藝之言,各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文人儒臣凡三千余人,輯古今圖書八千余種,謂「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永樂六年,成于北京長陵祾恩殿,卷二萬二千八百七十有七,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名曰《永樂大典》。藏之文淵閣。是爲華夏之文粹,天下類書,鮮有及此者,今維基大典之意,蓋出於斯焉。
永樂四年,至御殿觀覽圖書,問大學士解縉:『文淵閣內經史子集全備否?』縉答曰:『經史粗備,子集尚多闕。』又云:『士從家稍有余資,便欲購書,況於朝廷?』遂召禮部尚書鄭賜遣使購訪天下遺書。帝曰:『書值不可計價值,唯其所欲與之,庶奇書可得。』是年,詔興建北平皇宮城垣諸般。
永樂七年,始于昌平修長陵,有終葬燕趙之志。是年,親北征,八年,還,詔開會通河,濟南北漕運。轉運頗便,物流相通。
永樂十四年,始議遷都事宜,詔群臣對之,有言不宜者悉數革職。遂無疑義。十八年,紫禁城竣。北宮以南京為本,方圓逾之。周長四十五裡,四方棱角,合乎周禮。十九年,遷都北平府,改北平為順天府,是為北京,其名至今沿用。是年初夏,雷壞禁中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禮部主事蕭儀以遷都以來,諸事不便,棄絕孝陵,宜還都,成祖大怒,斬之。
外事
纂永樂八年正月,親征韃靼,五月,大敗本雅失里師;六月敗阿魯台師。十二年二月,親征瓦剌,六月,敗瓦剌次忽蘭忽失溫,馬哈木師。二十年三月,親征阿魯台,發京師,至雞鳴山,阿魯台遁。明年七月,複征之。
引據
纂- 《明史·成祖紀》
聲音動靜,具錄於維基共享︰大明成祖文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