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本名閨謹,字璿卿,自號競雄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也,同治十三年生。父壽南,嘗知郴州

秋瑾

瑾家境殷實,幼填詞作賦、使棒舞槍,自況花木蘭秦良玉,志彰巾幗。

光緒二十二年,歸王廷鈞。時廷腐敗,遂謀救國。

三十年五月,自費留學日本,家人阻之,未果。及日,與陳擷芬劉道一等共創「共愛會」,「十人會」,志在反清。是年秋,於東京創《白話報》,倡男女平等。旋入洪門天地會,授「白紙扇」,軍師之職也。

三十一年春,返徐錫麟薦與光復會。秋,再赴日。未幾,孫文併光復等諸會為同盟會,眾舉瑾為評議部評議員、浙江分會主盟人。冬,日文部省頒《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逐清國學生,遂之滬立銳進學社,創《中國女報》,倡民主革命。

三十三年,督辦紹興大通學堂,籌舉義師。四月,建光復軍八軍,舉徐錫麟為首,自任協領。謀襲杭州,私籌倘計不密,則出江西安慶,以會錫麟,并力攻南京。五月廿六,徐錫麟舉事安慶,事敗。旬日間,浙省光復軍皆潰。

紹興知府貴福,聞錫麟事,大慐,急電於浙江巡撫張曾揚,言學堂內革命者眾,曾揚遂遣撫標新軍三營赴紹緝之。時山陰縣令李鍾嶽,為官廉潔愛民,素慕瑾才,不忍緝之。聞軍至,往力請緩緝,得許稍延。六月初五,鍾嶽率兵往抄學堂,恐亂槍傷人,乃乘轎先行,於門前喝令兵士:「不得傷及婦人。」時,瑾衣長衫,立屋脊,聞言,遂寬衣,由是兵士未敢擊之,學眾四散,九人見緝。鍾嶽解瑾之衙,以禮待之,殊無供狀。鍾嶽遂以供證俱無,請免瑾死。貴福以鍾嶽太寬,是夜乃急告浙撫,偽言瑾已服罪,曾揚遂手諭「就地正法」。

初六日晨,鍾嶽知事不遂,乃語瑾曰:「上峰急令,如之奈何,尚有遺願,但言無妨,吾當盡力。」曰:「公祖盛情,感銘肺腑,今生已矣,只感恩圖報於來世。」乃請修家書、代備棺木、刑訖勿除衣三事,俱慨然允之。寅時,見斬於山陰軒亭口,年三十三。孫文輓曰:「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魯迅亦嘗屬文《藥》,隱喻悼之。

瑾既受刑,貴福又著鍾嶽往抄秋府,鍾嶽問明瑾居之所,私止皂吏,令勿入。瑾平日書札,皆藏於彼,終未洩。後三日,貴福黜鍾嶽之職。鍾嶽心懷憂憤,不能自已,未幾,懸樑而歿。

瑾既被難,同善堂王安友等草葬諸臥龍山麓,或云呂碧城所遣也,難考其詳。旋遷柩厝於紹興常禧門外嚴家潭殯舍,未幾,舍主以其為匪,逐之。十月,吳芝瑛等葬諸西泠橋西。翌年冬,以御史常徽奏,詔平墓,複返殯舍。後數年,累遷湘地王氏義冢、嶽麓山等所。民國元年,返西泠橋畔。一九六四年,囂者以革命之名,複毀之,更棄骸於野,複數遷。及亂平,女孫玉琳家梁陳情於鄧穎超,遣使尋之,先得一罈,不知所属,恰有鄉人名來政富者行其畔見之,訝問其故,乃曰:「此先賢裘紹夫人嚴氏之骸也,吾知秋骸所蹤,從余後可得也。」乃得之。遂於一九八一年,於西泠橋東安葬焉,更立石像,今且存也。紹興故宅及大通學堂,今俱闢為紀念館,古軒亭口,亦立碑、像,並孫文手書「巾幗英雄」影壁以旌之。

瑾生一子,曰沅德。又有一女,曰燦芝,頗得乃母遺風,嘗學於美國紐約大學航空專科,為華夏女飛行員第一人。

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