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Citation
由だ*ぜ在話題再議改引據書式上作出的最新留言:五 年前
引據之書式議
纂- 此題已結案,諸君莫改其文。新議請至於框外。
- 已結案,結果通過,惟模板未能做出,故暫不存檔。--逆襲的天邪鬼 (對話)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六日 (五) 〇九時二四分 (UTC)
此旧议矣,昔者未有人与议而后少寝,今复议之。
書式
纂cite web之类模板,所援格式宜否,有待商榷。古者引文,書如「劉彥和《文心雕龍》」「据余萧客《古经解钩沉》所引宋本孔疏」云云。今頁底陳引據所自,亦宜倣之。余且试为如下:
〔朝代或国家〕名氏《书名·章名》,时间+版本 〔朝代或国家〕名氏《书名·章名》,出版社以时间几版刊行于地域,书号 〔朝代或国家〕名氏《书名·章名》曰:「引言。」此文也,出版社以时间几版刊行于地域,书号 名氏〈文名〉,新闻或报刊社以时间载于《刊名或报纸名》卷数期号而行乎地域
如:
〔清〕赵阿贵《阿贵正传》,宣统二年维基堂刻本 〔清〕赵阿贵《阿贵正传》,维基书店以西历一九一二年二版刊行于上海 〈人皆可姓赵〉,维基社以西历一九二〇年载于《维基报·文艺副镌》第二期而行乎上海 〈[网址 人皆可姓赵]〉,以西历二〇二〇年载于《阿贵研究网》
古文献学多有片言之引疏,于是可作:
名氏《书名》引原名《原书名》曰:「引言」
以上例,可以综合,但示意耳。
苟認同之,決定之,則改引據模板如是;至於徑書之而不援模板時,則幸參考其格式。
模板之用
纂按条目指引,模板少用。然则书所引據时,宜用模板乎?宜径直书之乎?
抛砖而已,俟诸君论。—关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七日 (一) 一五時四〇分 (UTC)
- 於文言大典用中共簡化字乃大忌!-- By LNDDYL.(議)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八日 (二) 〇一時四八分 (UTC)
- 并没有禁止在条目之外使用简体字。又简体之书,滥觞于钱玄同也。书引据时,宜用则用无妨,彼亦指引而已,非成规也。----損齋 (對話)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八日 (二) 二三時〇八分 (UTC)
- 善,則設以模板載引據,方其時也,上文所陳書式公謂如何?—关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三) 一四時〇六分 (UTC)
(+) 可也应用模板,以正格式。--WAN233 (對話)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 (日) 〇五時五八分 (UTC)
- 可按維基大典的格式自行設計。我感覺應針對以下幾種參考資料分別設計格式:古書、現代書(包括中國和外國書)、網路頁面、新聞,還有學術論文。設計好統一格式之後即可編碼。--逆襲的天邪鬼 (對話) 二〇一七年三月七日 (二) 一七時二二分 (UTC)
- 誠然。—关彳山 (修書)
- 附議。又古書可融入中文版的cite wikisource模板。--S099001 (對話)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〇日 (五) 一三時〇三分 (UTC)
- 善。蓋模板皆可設維基文庫之欄。—关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五日 (三) 一五時二三分 (UTC)
- 我先立個flag免得以為這個話題被忘了。--逆襲的天邪鬼 (對話) 二〇一七年四月一五日 (六) 一六時二七分 (UTC)
- 善。蓋模板皆可設維基文庫之欄。—关彳山 (修書)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五日 (三) 一五時二三分 (UTC)
再議改引據書式
纂改模板:Cite book而如右,則如何?
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今舉凡華文引據,其書式皆如左。—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四日 (一) 一七時二六分 (UTC)
- 略為不同。模板:Cite book/sandbox。
模板:Cite book/sandbox
- 草擬如上——だ*ぜ (對話)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五日 (二) 一一時四八分 (UTC)
- 尚可--—启明(留言)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六日 (三) 〇九時五五分 (UTC)
- (+) 可也。試用之。—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三時三二分 (UTC)
- (+) 可也。--丁子君 (對話)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三時三五分 (UTC)
- 答だ*ぜ:竊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優於「(京師) 維基印書館」,君謂何如?—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五時一三分 (UTC)
- 作者名後所以加「:」者,特書名無加書名號,而欲有所區別也。今書名有加書名號,而「:」不必有也。君謂何如?—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五時二八分 (UTC)
- 答Davidzdh:作者名後之所以加註「冒號(:)」,皆因余所尋之華文引據,並無定論,無所以謂。至於「(京師) 維基印書館」與「京師:維基印書館」者,因出版處與出版社無所關連,其皆因作者所處之地,不知何者可以䢤之;此案(改註冒號者)誠可。——だ*ぜ (對話)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五時四五分 (UTC)
- 作者名後不加「:」,出版處改註冒號,則代碼易撰。予改之矣。—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五時四七分 (UTC)
- 答Davidzdh:作者名後之所以加註「冒號(:)」,皆因余所尋之華文引據,並無定論,無所以謂。至於「(京師) 維基印書館」與「京師:維基印書館」者,因出版處與出版社無所關連,其皆因作者所處之地,不知何者可以䢤之;此案(改註冒號者)誠可。——だ*ぜ (對話)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一五時四五分 (UTC)
答WAN233、Davidzdh、丁子君:略修一二,入此可觀其效,望再賜教。——だ*ぜ (對話) 二〇一九年七月一日 (一) 二一時一三分 (UTC)
- series参数,在日文本为系列名,今大典则为册数。既以为册数,则系列名宜别设参数乎?参见北大路魯山人以观其效。—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日 (二) 〇〇時五三分 (UTC)
- 善,若有異議,諸位皆可簨改之。——だ*ぜ (對話)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日 (二) 〇五時四六分 (UTC)
- 答だ*ぜ: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表達式錯誤:無法識別的標點符號 "?"。何以致此???—— Eric Liu(留言.白話用戶頁) 二〇一九年七月五日 (五) 〇四時二六分 (UTC)
- 答Ericliu1912:上方為引用的是模板:Cite book/sandbox,不是現在使用的Template。——だ*ぜ (對話) 二〇一九年七月五日 (五) 一四時二一分 (UTC)
- 今各屬性之間,用空格而區分,竊唯恐不得體,特亦無可奈何而已。—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四日 (四) 〇〇時〇二分 (UTC)
方今句讀之法
纂方今句讀之法,摘錄於右,以備學人考查。—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日 (二) 一六時三九分 (UTC)
句讀 | 中原 | 臺灣 | |||
---|---|---|---|---|---|
逗號
[一]:第三頁 |
, | 停頓於複句內部各分句之間。[一]:第三頁 | 用於文句中宜讀斷之處。[二] | ||
頓號
[一]:第三頁 |
、 | 毋庸摘錄。 | |||
分號
[三]:第二頁 |
; | 停頓於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三]:第二至三頁,尤其當分句內部猶有逗號時[一]:第五頁。
|
並列短句。[二]
| ||
非並列關係(如轉折關係、因果關係等)之多重複句,第一層之前後兩部分間,亦用分號。
|
聯立復句。[二]
| ||||
冒號
[三]:第三頁 |
: | 用於總說性話語之後,表示引起下文之分說。[三]:第三頁 | 用在此四種情形之文句後。[二] | 下文有列舉之人、事、物、時。[二]
| |
下文是引語時。[二]
| |||||
標題。[二]
| |||||
稱呼。[二]
| |||||
夾註號[二] | 圓括號
[三]:第四頁 |
() | 標示註釋內容或補充說明。[一]:第七頁 | 在文句內要補充意思或註釋時用。[二]
| |
標示訂正或補加的文字。[一]:第七頁 | |||||
方括號
[三]:第四頁 |
[] | 標示作者國籍或所屬朝代。[一]:第八頁
|
|||
六角號
[三]:第四頁 |
﹝﹞ | 標示作者國籍或所屬朝代。[一]:第八頁
|
|||
標示公文發文字號中發文之年。[一]:第八頁
|
|||||
標示註釋詞語。[一]:第八頁
|
|||||
〔〕 | 先用( ),後用〔〕。[二]
| ||||
方頭括號
[三]:第四頁 |
【】 | 報刊標示電訊、報道之起始。[一]:第八頁
|
|||
標示註釋詞語。[一]:第八頁
|
|||||
着重號
[三]:第五頁 |
. | 毋庸摘錄。 | |||
破折號 | —— | 於引文、註釋後標示作者、出處或註釋者。[一]:第九頁 | |||
長橫
[三]:第五頁 |
—— | 相關之時間、地點、數目之間。[三]:第五頁
|
|||
一字線
[一]:第十頁 連字號 |
— | 相關之時間、地點、數目之間。[一]:第十頁 | 用於表示數目、時間、地點等之起止。[二] | ||
短橫線
[一]:第十頁 半字線 [三]:第五頁 |
- | 相關之時間、地點、數目之間。[三]:第五頁
|
|||
浪紋線
[一]:第十頁 浪紋 [三]:第五頁 |
∼
~ |
相關之時間、地點、數目之間。[三]:第五頁 | |||
音界號 | . | 外國人與少數民族人名內各部分之分界。[三]:第五頁
|
用於翻譯外國人名之名字與姓氏之間。[二] | ||
間隔號
[三]:第五頁 | |||||
書名與篇(章、卷)名之間分界。[三]:第五頁 | |||||
分界於詞牌、曲牌、詩體名等和題名之間。[一]:第十一頁
|
|||||
用於構成標題或欄目名城之並列詞語之間。[一]:第十一頁
|
|||||
書名號 | 雙書名號
[三]:第五頁 |
《》 | 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一]:第十二頁 | 用在書名、篇名、報刊名、雜誌名等。[二] | |
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之作品之名稱。[一]:第十二頁 | 用在戲劇、電影、美術、音樂等藝術作品名。[二] | ||||
軟件名。[一]:第十二頁 | |||||
單書名號
[三]:第五頁 |
〈〉 | 書名號內用書名號,則外雙而內單。[二][三]:第六頁 | |||
專名號
[三]:第六頁 |
例 | 人名。[三]:第六頁 | |||
地名、國名、民族名、朝代名、年號、宗教名、官署名、組織名等。[一]:第十二頁 | |||||
書名、篇名、報刊名、雜誌名等。[二]
| |||||
例 | 作品名。[三]:第六頁 | ||||
分隔號[一]:第十三頁 | / | 詩歌接排時分隔詩行。[一]:第十三頁
|
|||
標示詩文中音節音拍。[一]:第十三頁
|
|||||
分隔層級或類別。[一]:第十三頁
|
引據
纂- ↑ 一點〇〇 一點〇一 一點〇二 一點〇三 一點〇四 一點〇五 一點〇六 一點〇七 一點〇八 一點〇九 一點一〇 一點一一 一點一二 一點一三 一點一四 一點一五 一點一六 一點一七 一點一八 一點一九 一點二〇 一點二一 一點二二 一點二三 一點二四 一點二五 一點二六 一點二七 一點二八 一點二九 一點三〇 一點三一 一點三二 一點三三 一點三四 一點三五 一點三六 一點三七 一點三八 一點三九 一點四〇 一點四一 一點四二 一點四三 一點四四 一點四五 一點四六 一點四七 一點四八 一點四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 ;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二千一十一年十二月
- ↑ 二點〇〇 二點〇一 二點〇二 二點〇三 二點〇四 二點〇五 二點〇六 二點〇七 二點〇八 二點〇九 二點一〇 二點一一 二點一二 二點一三 二點一四 二點一五 二點一六 二點一七 二點一八 二點一九 二點二〇 二點二一 二點二二 二點二三 二點二四 二點二五 二點二六 二點二七 二點二八 二點二九 二點三〇 二點三一 二點三二 二點三三 二點三四 二點三五 二點三六 二點三七 二點三八 標點符號用法表
- ↑ 三點〇〇 三點〇一 三點〇二 三點〇三 三點〇四 三點〇五 三點〇六 三點〇七 三點〇八 三點〇九 三點一〇 三點一一 三點一二 三點一三 三點一四 三點一五 三點一六 三點一七 三點一八 三點一九 三點二〇 三點二一 三點二二 三點二三 三點二四 三點二五 三點二六 三點二七 三點二八 三點二九 三點三〇 三點三一 三點三二 三點三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 ;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