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曹孟德/存
司隷 | 雍州 | 冀州 | 幽州 | 荊州 | 揚州 | 青州 | 兗州 | 徐州 | 並州 | 西域都護府 |
紹自高祖父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更有姿貌威容,由是士多附之,曹操少與交焉。
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母喪,隱居洛陽,非海內知名,不與相見。又好遊俠,與張孟卓、何伯求、吳子卿、許子遠、伍德瑜等皆為友,不應朝廷辟命。紹叔父隗聞之,責紹曰:「汝且破我家!」紹於是以大將軍掾為侍御史,稍遷中軍校尉,至司隸校尉。
靈帝崩,太后兄大將軍何進與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常侍、黃門聞之,皆詣進謝,唯所錯置。時紹再三勸進便可於此決之,而進不許。令紹使洛陽方略武吏檢司諸宦者。中常侍段珪等矯太后命,召進入宮殺之。紹從弟術將虎賁燒嘉德殿青瑣門,欲以迫出珪等。珪等劫帝及帝弟陳留王走小平津。紹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死者二千余人。珪等赴河死,帝得還宮。
董卓議欲廢帝,立陳留王協。紹不應,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皆陰為紹,乃說卓赦紹。卓以為然,乃拜紹渤海太守,封邟鄉侯。
紹遂以渤海起兵以誅卓。紹自號車騎將軍,主盟,與冀州牧韓馥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虞不敢受。
逢紀獻紹一計以奪冀州。馥軍安平,為公孫瓚所敗。會卓西去,紹乃還軍延津,使陳留高幹、潁川荀諶等說馥舉冀州讓紹以拒瓚。馥素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從事趙浮、程奐等請以兵拒之,馥不聽,遣子齎印綬於黎陽與紹。紹遂領冀州牧。
從事沮授說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卓遣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脩齎詔書喻紹,紹使河內太守王匡殺之。卓聞紹得關東,乃悉誅紹宗族諸人等。是時,豪俠多附紹,皆思為之報,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馥懷懼,去紹,往依張邈。紹遣使詣邈,有所計議,與邈耳語。馥在坐上,謂見圖構,起至溷自殺。
公孫瓚擊青州黃巾,大破之,還屯廣宗,冀州長吏無不望風回應,開門受之。紹自往征瓚,合戰于界橋南二十裏,大破之(詳見界橋之戰)。
紹既破瓚,引軍南到薄落津。會魏郡兵反,與黑山賊于毒眾數萬人,破鄴城,殺太守栗成。坐上諸客有家在鄴者,皆憂怖失色,唯紹容貌自若。賊陶升以車載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者至斥丘。紹到,乃引軍入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討于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其所署冀州牧壺壽。北行,擊諸賊[左發丈八][左髭丈八](無法輸)等,皆斬之。又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之,斬首數萬級。紹復還鄴。
初平四年,天子使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和解關東。紹出迎於百里上,拜奉帝命。岐住紹營,移書告瓚。瓚遣使與紹書曰:「趙太僕以周召之德,銜命來征,宣揚朝恩,示以和睦,曠若開雲見日,何喜如之?昔賈複、寇恂亦爭士卒,欲相危害,遇光武之寬,親俱陛見,同輿共出,時人以為榮。自省邊鄙,得與將軍共同此福,此誠將軍之眷,而瓚之幸也。」
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沮授說紹雲:「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讬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又有雲此郭圖計。紹悅,將從之。郭圖、淳于瓊拒之,紹弗能用。會曹操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紹悔,欲令操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操拒之。操以紹為太尉,紹恥班在操下,怒曰:「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操聞,讓大將軍與紹,封鄴侯。紹讓侯不受。頃之,擊破瓚于易京,並其眾(詳見易京之戰)。自此紹貢禦希慢,私使主薄耿苞密白曰:「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紹以苞密白事示軍府將吏。議者鹹以苞為妖妄宜誅,紹乃殺苞以自解。紹又征北海鄭玄而不禮,趙融聞之曰:「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為之君,不敢失萬民之歡心,況于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難乎以有為矣。」
又出長子譚據青州,中子熙為幽州,甥高幹為並州。沮授諫紹曰:「必為禍始。」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
曹操遣劉備詣徐州拒袁術。術死,備殺刺史車冑,引軍屯沛。紹遣騎佐之。操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建安五年,操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操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操至,擊破備;備奔紹。紹令陳琳著討曹檄文,發各州郡。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醜為將帥,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
紹將南師,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沮授並豐再諫曰:「師出歷年,百姓疲弊,倉庾無積,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鈔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審配、郭圖曰:「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彊眾,以伐曹氏。譬若複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授曰:「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彊,謂之驕兵。兵義無敵,驕者先滅。曹氏迎天子安宮許都,今舉兵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彊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竊為公懼之!」圖等曰:「武王伐紂,不曰不義,況兵加曹氏而雲無名!且公師武臣竭力,將士憤怒,人思自騁,而不及時早定大業,慮之失也。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吳之所以亡也。監軍之計,計在持牢,而非見時知機之變也。」紹從之。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圖等由是譖授,紹疑焉。乃分監軍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遂合而南。紹臨發,沮授會其宗族,散資財以與之曰:「夫勢在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其弟宗曰:「曹公士馬不敵,君何懼焉!」授曰:「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眾實疲弊,而將驕主泰,軍之破敗,在此舉也。楊雄有言,『六國蚩蚩,為嬴弱姬』,今之謂也。」
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于白馬。沮授又諫紹曰:「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紹不聽。曹操救延,與良戰,破斬良。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醜挑戰。操擊破之,斬醜,再戰,擒紹大將。紹軍大震。
操還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穀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紹將濟河,授復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弗可還。」紹弗從。授臨濟歎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辭。紹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屬郭圖。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操軍不利,復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操眾大懼。操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紹為地道,欲襲操營。操輒于內為長塹以拒之,又遣奇兵襲擊紹運糧車,大破之,盡焚其穀。操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會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運車,沮授說紹曰:「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鈔。」紹復不從。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裏。操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潛往攻瓊。紹遣騎救之,敗走。操破瓊等,悉斬之。操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紹眾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張璠漢紀雲:殺紹卒凡八萬人。餘眾偽降,盡坑之。沮授不及渡,為人所執,詣操,操厚待之。後謀還袁氏,見殺。
紹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自此後發病。
冀州城邑多叛,紹復擊定之。
七年,憂死。
特徵
纂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曹操少與交焉。又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
評
纂- 《三國志》評曰:「袁紹、劉表,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範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 趙忠曰:「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
- 趙融曰:「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也。夫有為之君,不敢失萬民之歡心,況于君子乎?失君子之望,難乎以有為矣。」
據
纂三國人模
纂{{{姓名}}} | |||||||||||||
---|---|---|---|---|---|---|---|---|---|---|---|---|---|
字{{{字}}} | |||||||||||||
生於{{{生年}}} 卒於{{{卒年}}} | |||||||||||||
{{{圖}}} {{{圖注}}} | |||||||||||||
|
用法
纂君可與文中加{{三國人}}模:
{{三國人 |姓名= |字= |圖= |圖注= |生年= |卒年= |死因= |祖籍= |父= |母= |夫妻= |子女= |兵器= |勢力一= |最高官位一= |最高爵位一= |加入時間一= |勢力二= |最高官位二= |最高爵位二= |加入時間二= |勢力三= |最高官位三= |最高爵位三= |加入時間三= |注= }}
解釋
纂各項需言簡意駭。
- 姓名(需):此人之姓名。若無名,以姓氏相替。
- 字:此人之字。若此項未知,刪其項。
- 圖:此人之繪圖。若無圖,刪其項。
- 圖注:圖下之注。若無圖,刪其項。
- 生年:此人誕生之年,用當年年號,隱指公元紀年(如漢延康元年)。若此項未知,填不詳。
- 卒年:此人死亡之年,用當年年號,隱指公元紀年(如漢延康元年)。若此項未知,填不詳。
- 死因:此人之死因,如病故、戰死等。若此項未知,填不詳。
- 父:此人之父。若此項未知,填不詳。
- 母:此人之母。若此項未知,填不詳。
- 夫妻:此人之夫(妻)。若此項未知,填未知。若其無夫妻,填無。
- 子女:此人所生子女,空( )之。若此項未知,填未知。若其無子女,填無。
- 兵器:此人所用兵器(可參《三國演義》)。若此項未知,填不詳。
- 勢力:此人所在勢力,無國號者,用君主名。若無勢力二、三,刪其對應項。若其從未仕官,於勢力一処填無。
- 最高官位:此人於該勢力最高官職(注勢力名)。若無勢力二、三,刪其對應項。
- 最高爵位:此人於該勢力最高爵位(注勢力名)。爵位層次如下:帝-->王-->郡侯-->鄉侯-->亭侯-->列侯-->關内侯-->關外侯。若無勢力二、三,刪其對應項。
- 加入時間:此人入該勢力之年,用當年年號,隱指公元紀年(如漢延康元年)。若無勢力二、三,刪其對應項。
- 注:僅當於異況中列出。若無需此項,刪其可也。
例
纂諸葛亮 | |||||||||||||
---|---|---|---|---|---|---|---|---|---|---|---|---|---|
字孔明 | |||||||||||||
生於漢光和三年 卒於蜀漢建興十二年 | |||||||||||||
| |||||||||||||
所投勢力 | |||||||||||||
蜀漢 | |||||||||||||
在茲勢力最高官位 | |||||||||||||
丞相 | |||||||||||||
在茲勢力最高爵位 | |||||||||||||
武鄉侯 | |||||||||||||
加入茲勢力之年 | |||||||||||||
建安十二年 |
後漢益州郡縣模
纂益州諸郡縣(治蜀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