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東寧臺灣之古王邦也,立國於臺南。今白話多謂「明鄭時期」,以「明鄭」建諸臺灣故也。

東寧
東寧之所在
東寧之所在
國體: 君主制
元首 延平王
總揆 諮議參軍
國都 承天府
國語 漢語
立國 一六六一年
亡國 一六八三年
前後歷二十三年

東寧之王,乃大明之藩王也,或曰「潮王」,或曰「延平郡王」。始末之間,無不奉「明」為宗主、以「永曆」為其曆法,其忠其義,有目共睹。

永曆十五年開國,三十七年國亡。先後歷三世、五君之治,得國二十又三載。

永曆十五年冬十二月,潮武王鄭成功克臺灣,承紅夷。建都於承天府安平鎮,詔其臣民曰:「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初,鄭氏入臺灣,改名「東都」、再稱「明京」,俟明昭宗至。然,十六年夏五月,帝崩殂於滇,遂改之「東寧」[]。六月,成功薨於安平王城,享年四十;永曆三十五年,其孫克塽諡之曰「潮武王」[]

武王既歿,王弟鄭世襲謀取王位,又謀士蔡雲、鎮將黃昭蕭拱宸曹從龍之屬以「世子行不正」為由立之,遂稱「護理」[]賞勳司蔡政聞之甚怒,以大義斥之,奉武王之冠袍至思明州,請世子鄭經發喪嗣位[]。世子從忠振伯洪旭之諫,嗣王位,曰「世藩」,舉兵東征臺灣[]

三藩亂起,延平郡王鄭經戰清軍於閩粵,不敵而返,尋薨。子克𡒉監國。克𡒉剛毅果決,處事秉直,眾將皆忌恨之,意將另立,部將馮錫范乃舉兵反,弒克𡒉而立其弟克塽爲主。永曆三十七年,鄭氏奉表降清,清廷以之爲海澄公,國除。

官爵

東寧之王,乃東亞州之郡王、大明皇帝之臣也;國中稱王,朝廷文武俱啟,官民咸稱臣。王母封號曰「太妃」;中宮曰「王妃」、側室姬妾曰「夫人」;東宮曰「世子」,其正室曰「世子妃」。

宰輔曰「諮議參軍」,設參軍府於王城旁,以協理國務。皇帝昭宗特許,王得於丞相之下,再設六官戶、吏、禮、刑、兵、工;六官皆以主事掌之、協理輔之、都事協之,各司其職。又仿制,改都察院曰「察言司」、中書省曰「中書科」、翰林院曰「儲賢館」、「育冑館」。又新創己制,設承宣司以傳令諭、賞勳司以論功行賞、審理司賓客司。教育乃百年大計也,又設國子監

名份

臺灣鄭氏承天開國,而其天乃大明也。一六五五年昭宗敕封成功「延平王」、封國「延平」,為郡王之爵。一六六一年,成功克臺,於海外另立乾坤,曰「東寧國」[];雖於海外另創扶餘,然其心之所向,仍大明。東寧、朝鮮皆乃大明之不二忠臣。

世系

王位 廟號 諡號 名諱 別名 中宮 治時
鄭紹祖
鄭芝龍
平國公
太妃翁氏
潮武王
鄭森
國姓、賜姓
武妃董氏
永曆十五年 - 永曆十六年
鄭襲
失考
永曆十六年
太祖
潮文王
鄭經
世子
文妃唐氏
永曆十六年 - 永曆三十五年
鄭克臧
世孫
廢妃陳氏
永曆三十五年
鄭克塽
王妃馮氏
永曆三十五年 - 永曆三十七年
  1. 查繼佐,《罪惟錄》:「夏五月,延平王招討大將軍國姓成功薨於東寧。先是,入台灣,改稱東都、再稱明京,以俟桂主巡狩。久之,緬變確,乃改為東寧。」
  2. 夏琳,《海紀輯要》,卷三:「初,永曆封賜姓為延平王,尋晉潮王;賜姓謙讓不敢當,終身僅稱大將軍。至是,世孫乃拜表請謚為武王,具啟告廟。」
  3. 江日昇,《臺灣外紀》,卷十二:「一時臺中皇皇,諸將舉襲護理,以安眾心...世子行既不正,護理仁慈,承繼大統,名正言順...黃昭、蕭拱宸即扶襲為東都主。」
  4. 夏琳,《閩海紀要》,卷之上:「六月,明賞勛司蔡政奉潮王冠袍至思明州,請世子經發喪嗣位。」
  5. 江日昇,《臺灣外紀》,卷十二:「洪旭、黃廷、王秀奇等同諸文武修表達行在,請經就廈門嗣位,稱曰『世藩』。」
  6. 查繼佐,《東山國語》,臺灣前語:「會延平王成功薨,長子經嗣立,臺灣初稱東都,改明京以候桂王之蹕。已不克至,乃改東寧國,複築奉天城於對渡以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