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
生平
纂淳風幼俊爽,博涉群書,尤明天文、歷算、陰陽之學。唐貞觀初,以駁傅仁均歷議,多所折衷,授將仕郎,直太史局。尋又上言曰:「今靈台候儀,是魏代遺範,觀其制度,疏漏實多。臣案《虞書》稱,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則是古以混天儀考七曜之盈縮也。《周官》大司徒職,以土圭正日景,以定地中。此亦據混天儀日行黃道之明證也。暨於週末,此器乃亡。漢孝武時,洛下閎復造混天儀,事多疏闕。故賈逵、張衡各有營鑄,陸績、王蕃遞加修補,或綴附經星,機應漏水,或孤張規郭,不依日行,推驗七曜,並循赤道。今驗冬至極南,夏至極北,而赤道當定於中,全無南北之異,以測七曜,豈得其真?黃道渾儀之闕,至今千餘載矣。」
唐太宗異其說,因令造之,至貞觀七年造成。其制以銅為之,表裡三重,下據准基,狀如十字,末樹鰲足,以張四表焉。第一儀名曰六合儀,有天經雙規、渾緯規、金常規,相結於四極之內,備二十八宿、十干、十二辰,經緯三百六十五度。第二名三辰儀,圓徑八尺,有璇璣規道,月游天宿矩度,七曜所行,並備於此,轉於六合之內。第三名四游儀,玄樞為軸,以連結玉衡游筒而貫約規矩;又玄樞北樹北辰,南距地軸,傍轉於內;又玉衡在玄樞之間而南北遊,仰以觀天之辰宿,下以識器之晷度。時稱其妙。又論前代渾儀得失之差,著書七卷,名為《法象志》以奏之。太宗稱善,置其儀於凝暉閣,加授承務郎。
十五年,除太常博士。尋轉太史丞,預撰《晉書》及《五代史》,其《天文》、《律歷》、《五行志》皆淳風所作也。又預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遷太史令。時傳言有《秘記》云:「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殲盡。」太宗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復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讎。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太宗然竟善其言而止。
淳風每占候吉凶,合若符契,當時術者疑其別有役使,不因學習所致,然竟不能測也。顯慶元年,復以修國史功封樂昌縣男。先是,太史監候王思辯表稱《五曹》、《孫子》十部算經理多踳駁。淳風復與國子監算學博士梁述、太學助教王真儒等受詔注《五曹》、《孫子》十部算經。書成,高宗令國學行用。龍朔二年,改授秘閣郎中。時《戊寅曆法》漸差,淳風又增損劉焯《皇極歷》,改撰《麟德歷》奏之,術者稱其精密。咸亨初,復官名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其子諺,孫仙宗,並為太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