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張俊,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人。元祐元年生。南宋之將,嘗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中興四將,後轉主和,[一]為殺岳武穆之幫兇一也,乃為宋高宗深寵。晚封清河郡王,赫赫一時也。
宗族
纂妻
纂章氏,頗知書。柘皋之役,俊貽書囑以家,章氏答書引霍去病、趙雲不問家為言,令勉節。俊以其書進,上大喜,親書獎諭賜之。
子孫
纂張子正,右宣教郎直敷文閣主管台州崇道觀賜紫金魚袋。
張俊孫張宗元,承事郎籍田令賜紫金魚袋,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參議軍事,後為湖北、京西宣撫判官,與岳飛之死有連也。
張俊曾孫張鎡,原字時可,以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紹興二十三年生,先本成紀人,寓居臨安,卜居南湖。生顯赫,張鎡為宋南渡名將俊之曾孫,劉光世之外孫,張炎之曾祖也。乃張氏自武功轉文階中之重者。隆興二年,為大理司直。淳熙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與謀誅韓侂冑,又欲罷宰相史彌遠,事泄,於嘉定四年十二月除象州編管,端平二年卒。俊曾孫鑒,字平甫,張鎡异母弟,為隱德清之姜夔之友也。
張俊從子張子蓋,龍神衛四厢都指揮使清海軍承宣使添差兩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字德高,鳳翔府成紀人。父張宏,應募從張俊軍河上。金人破開德府,張宏戰死。子蓋初從韓世忠討苗傅,補承信郎,累遷武功郎。紹興六年,劉猊大舉入寇,過定遠縣,將趨宣化窺淮,詔遣俊會劉光世軍剿之。子蓋從張俊擊猊於藕塘,授閣門宣贊舍人。明年,改昌州刺史、江南東路馬步軍總管。十年,金複取河南,以興複宿、亳功,遷登州防禦使兼宣撫司衙兵副統制。[二]
傍親
纂張俊弟保,拱衛大夫。
俊侄張子安,承奉郎。
俊侄張子文,忠翊郎。
俊侄孫張宗旦,保義郎。
俊侄孫張宗亮,保義郎。
張俊侄孫宗說,登仕郎。
張俊侄孫張宗益,成忠郎。
俊侄孫張宗穎,登仕郎。
張俊五世孫為張樞,字鬥南,一字雲窗,號寄閑,張炎之父,以善詞名於世也。《浩然齋雅談》卷下:「雲窗張樞字鬥南,又號寄閑,忠烈循王五世孫也。筆墨蕭爽,人物醞藉,善音律,嘗度《倚聲集》百闋,音韻諧美,真承平佳公子也。」《全宋詞》輯詞九首。則張俊六世孫為張炎也。[三]
張俊玄孫為張濡,字子含,一字澤民,號松窗,以浙西安撫司參議官屯守獨松關也,其將誤殺元使而使元主怒,德祐二年三月,大元兵破臨安,張濡伏磔殺,尋複為籍家。自此,張炎遭顛危,破家亡國也。[四]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淳祐八年生,寓居臨安。宋亡時,年二十九,家產籍沒,至以賣卜為生。至元二十七年,曾北遊大都,明年春後南歸。晚年落魄縱遊金陵、蘇杭間。卒於元延祐六年,年七十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