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尼采,德意志呂琛勒肯鎮人也。一八四四年十月十五日生。歷世為牧師,凡七代。父卡爾尼采,為普魯士諸公主師。尼氏有弟妹各一,弟早夭,妹好習文,後成大家。
年五歲,父卒。未幾,舉家徙南堡。尼氏未忘父訓,矢志神學,誓成牧師。年十歲,就讀南堡文科中學,好文學、音樂。年十四,入普夫達中學,難堪其嚴,遂漸孤僻,潛思冥想,深究詩樂。
一八六四年,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古典語言學。越半年,委神學。專注古希臘詩言,閒則聽巴哈、貝多芬、拜倫之樂。
翌年,隨其師李謝爾思,轉學萊比錫大學。漸好哲學,崇叔本華。兼習朗格、施皮爾、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之學,明抽象之義。
越明年,應徵從戎。無何,墮馬傷胸,遂返。明年,李氏薦尼氏任教巴塞爾大學,言其奇才也,心智成熟,學識卓越,假以時日,必成大器,以語言學甲德意志。
一八六九年二月,尼氏任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系副教授。此間十年,其生之最愜意也。廣交好友,老少咸有。若波克哈特、華格納等。時巴塞爾諸貴族,爭相邀之。
一八七零年,除正教授。尋普法開戰,尼氏乃投軍。十月,還巴塞爾大學。結交奧化弼(Franz Overbeck),瑞士文史大家也。未幾,同舍。越明年,撰《悲劇之誕生》,文玄虛,不容世。尋著《不合時宜之思考》首部,甚嫉俗,既刊,紙貴一時。
一八七三年,草書《希臘悲劇哲學》。明年,《不》書次部《論史之於生命》、第三部《教育家叔本華》付梓,猛批國立大學,言其包庇竊小,不容偉人,苟柏拉圖、叔本華在,必為所棄。
一八七六年,成《不》書第四部《華格納在拜羅伊特》,盛讚華氏,言其不知恐懼為何,於藝術有真知灼見。然同年八月,華氏主持首屆拜羅依特音樂節,尼氏到會,見其平庸無奇,大失所望,自是遠離華氏。一八七八年,著《人性之彰》,以格言言事,論及形而上學、宗教,乃至男女之別。明年,因病辭巴塞爾大學教授職。
一八八三年,成《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首二部。越明年,成第三、四部。此書也,集其大成,明言「事物雖有更迭,終歸輪迴,循環往復,永恒不息」。而其「超人」理想、「末人」形象,亦肇此矣。
一八八六年、八七年間,尼氏整輯箴言、警句、辭條,結集成書,分為二本,曰《善惡之彼岸》、《道德之系譜》。尼氏欲藉此二集,毀棄舊俗,成就「超人」。惟其理屈,言辭誇張,遂不為世受落。未幾,亟成五書:《華格納之事》、《偶像之黃昏》、《反基督徒》、《看那這人》、《尼采反駁華格納》。惟言辭攻訐,自我吹噓,徒教人瞠目而已。
一八八九年,尼氏入住耶拿大學精神病院。明年五月,還南堡家,其母躬照覷。一八九七年四月,母卒,遂徙魏瑪,居妹舍。未幾,辭行獨去,漂泊流離,沉思冥想。公元千九百年八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七。
尼氏好哲理,所言發人深省,尤以「上帝已死」言為最。苟無上帝,則無必然,無論道德、價值皆然。苟無道德、價值,人何以自處,此則吾人所當深思也。凡此種種,悉為存在主義所宗,亦當世哲學所必修也。
據
纂- 《尼采在線》,二零零一年
聲音動靜,具錄於維基共享︰尼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