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明軒山東樂陵人也。光緒十一年九月廿三生。幼年家貧,刻苦力學。三十三年從戎,就學北洋陸軍隨營武備學堂。肄業,仕於馮玉祥西北軍中。

宋哲元像

直奉戰爭間,列西北軍五虎將。玉祥得勢,改西北軍曰國民軍,中華民國十四年,命哲元都統熱河。以承德避暑山莊為蠶蜂學校,教民樹桑養蜂。又起軍械廠,能製盒子炮,稍實軍備。十五年復領兵,民夾道相送。五原誓師後,隨國民軍投國府,哲元帥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四方面軍。

十六年,除陝西省主席,仍為玉祥部。中原大戰間為玉祥師,敗,退守晉南,為張學良所收,其部改屬東北軍二十年,復改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九一八事變,哲元與第二十九軍官兵通電全國,曰:「哲元等分屬軍人,責在保野。謹率所部枕戈待命,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奮斗犧牲,誓雪國恥。」

二十二年一月十日,哲元奉學良令,率軍自山西陽泉北平東境,以防日師西侵。二月二十二日,日本關東軍滿洲軍攻熱河,其眾十萬餘。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熱河既亡,日滿聯軍攻長城。哲元遂與關麟徵黃杰等,守長城各口。第二十九軍武備不足,遂將大刀,與日師血戰喜峰口,殺敵六千餘。

二十四年,轉二級上將,任平津衛戍司令兼河北省主席。盧溝橋事變間,錯判時勢,北平、天津盡失。二十七年拜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尋有疾,後二年,以病辭軍職,居四川綿陽。同年四月五日病薨。追贈一級上將。

朱德彭德懷贈挽聯曰:「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間,能大白於天下;再接再厲,後起大有人在,可無憂乎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