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東海一島,西距閩省百卅有一公里
(渡自台灣)
臺灣,西瀕海峽,北銜東海,南吞巴士,東傍太平洋。越在南紀,中倚層巒,四面環溟[一]。在閩省海中百卅一公里,北眺日本、朝鮮,南望湯都。古稱夷洲[一],抑小流求、留求、臺員、大員、大苑是諸。明末,葡人航海,行諸臺灣,贊曰:「福爾摩沙!」意「其嶼秀麗」也。輿域三萬五千九百一十九里方,南北三百九十五公里,口二千三百五十萬餘。
初,菲律賓版塊與歐亞版塊傾軋,菲下而歐上。其相接處日高,終冒出東海之中,臺灣遂現。居花綵列嶼,樞東亞島弧,由其板塊比鄰,多地震,島上多險峰,以東側故相接處尤峻,有五山:曰中央山、曰玉山、曰阿里山、曰雪山、曰海岸山。北山下有熔融,有溫泉,有火山。
山高積雪,化成諸水。中央分水,其西原遠而緩,西流者,挾沙石,積成平埔,沃壤可耕,計有淡水、基隆、濁水、高屏諸水。東流者,脈近海而滾滾,礫灘沖積,海蝕而成斷崖。小嶼星羅,有火山成島者,曰蘭嶼、曰綠島、曰龜山、曰澎湖。有珊瑚成島者,曰太平、曰琉球。有大陸城島者,曰金門,曰馬祖。
居南北季風相交處。冷暖得宜,夏有梅雨,雨水浸沛,利於農。惟夏秋颱災,為患連年,亦足其水原。苟適逢空梅,颱風不近,雖短視無利害,越明年,春夏之際,旱象連連,貯水望底,惟祈是依。
臺灣先民,鑿齒文身,近於南島。三國,吳人衛溫嘗至夷洲。元明以降,閩中漢人始東渡臺灣,呼土著曰「番」,居平埔者稱「熟番」,處高山者稱「生番」,其間曰「化番」。其後西半平曠之地,幾為漢人所據,「熟番」與漢人雜居,幾盡。
據
聲音動静,具錄於維基共享︰臺灣 |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