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樂

(渡自古典音樂
此頁面為穩定版本已檢查二〇一九年一月一〇日 (週四)。 有 七 筆待審核的變更等侯審查。

洋樂,又言古典音樂,西洋從藝之樂也,兼有宗教凡俗之題。蓋始乎六迨今也。有樂則,熟成乎一五五〇至一千九百年者,謂曰共曉

洋樂作曲者,序乎左右:
列一:維瓦爾第巴哈韓德爾莫札特貝多芬;
列二:羅西尼孟德爾頌蕭邦華格納威爾第;
列三:施特勞斯布拉姆斯比才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
列四:格里格埃爾加拉赫曼尼諾夫蓋希文哈恰圖良

有譜記法,定音高緩急,示節奏拍子,亦有飾音,通淺疏者而示之。又有力變,蓋心領神會而少書之。洋樂者,器樂為盛,不以歌曲為首,頗異風行之流也。

洋樂多變,歷以諸代,難有共徵。唯可比諸類之樂,列洋樂獨有之徵也。[]

洋樂譜記之細,音高節奏、聲部相協、力度變化,俱有示之。力度變化之微,實難譜之,亦多演之從已。譜記之法,為繁雜之品而出。巴哈賦格,以對位法,織諸譜為一,而不失相協也。[]

 
都柏林愛樂洋樂團

洋樂之聲,多襲古器,至十八、九稘,編器為團,為管弦樂團。而有鋼琴大鍵琴管風琴之類,擅獨奏也。洋樂者,顯於樂團[],類以四組、曰弦器、曰木管、曰銅管、曰擊器。又有管樂團,獨缺弦器。

風行之樂主歌曲,而洋樂重於器也[],有列協奏交響奏鳴成組習練交響詩歌劇諸類。

作曲之人,用其智,訴以情,諸感交雜,使曲成。亦有諸傑作,屢演樂想,可見乎賦格奏鳴之曲。

作曲之人,見技於曲中,奏樂者,又欲展其技。洋樂學究,亦盈乎諸塾校矣。

欲奏洋樂,須有視奏,並樂團之協力,又識調性協音、演奏實踐,精各代各家諸作之風矣。

作品之繁複,在乎其所用技掚,多有用對位法主題樂句和聲轉調織體音樂形式者。交響協奏歌劇清唱劇諸類,併以所生也。析以曲式,可辦而瞭之,究樂人之之風也。

 
巴洛克常有之器:手搖風琴、大鍵琴、低音維奧爾琴魯特琴、巴洛克提琴、巴洛克吉他

洋樂者,究自古希臘,並教會禮樂。古希臘二氏,已有究之,又出阿夫洛斯管里拉琴,遞化以今世之器。希臘之樂,止乎大秦傾覆,少有遺作。爾後之年,概分如下:

  • 初洋樂中世紀(五百至千四年),文藝復興(千四年至千六年),巴洛克(千六年至千七百五十年)。
  • 共曉:巴洛克(千六年至千七百五十年),古典(千七百五十年至千八百三十年),浪漫派(千八百又四年至千九百十年)。
  • 現代、當代:現代(千八百九十年至千九百三十年),印象派(千八百七十五或千八百九十年至千九百二十五年),新古典(千九百二十年至千九百五十年),極端現代(千九百三十年至今),後現代(千九百三十年至今),實驗(千九百三十年至今),當代(千九百七十五年至二千年)也。


上述諸代,僅以粗估,亦有疊代,樂人並諸代之風,亦未必侔。巴洛克音樂,愛行對位賦格,而海頓亦行之,卻歸為古典主義樂人也。貝多芬布拉姆斯亦愛用之,唯亦須顧諸樂徵,故亦歸浪漫樂人也。

  1. Kennedy, Michael (2006),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p. 178
  2. Knud Jeppesen: "Bach's music grows out of an ideally harmonic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the voices develop with a bold independence that is often breath-taking." Quoted from Adele Katz(1946; reprinted 2007)
  3. Kirgiss·Crystal Classical Music  ; Black Rabbit Books,二千有四年; ISBN 978-1-58340-674-8
  4. Julian Johnson (2002) Who Needs Classical Music?: Cultural Choice and Musical Value: p.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