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南陽市河南西南,略云,亦稱「南都」。環宛皆山,氣候宜人。宛邑置於東經百十度之右,北緯卅度餘二居其上。群山環之,是以謂之「碗」也。伏牛北臥,漢水南依,南陽謂之呼也。方圓三百里,山丘均佔三分有一,良田千萬,人口千萬餘,河南之大城也。 南陽地乃三江源也,淮河東流桐柏唐白河南注漢水南召北亦數黃河丹江口更為南水北調之源頭。山九架落宛中,名謂:豐山隱山蒲山獨山羊磨山紫山遮山塔子山宛城之北十里有一孤山,名曰獨山,美蘊含其中,更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有戲劇曰宛梆,豫劇一支,鼎盛於,延續至今,未嘗衰也。南陽人皆以為主食,晨昏飲汁,當午食麵,饃菜相配。今有[荊故都龍城丹陽在宛西淅川,下寺存春秋楚墓群,南召有楚長城遺址。至漢鼎盛,南陽「四聖」有三皆出於此朝,今有「智聖」諸葛亮武侯祠、「科聖」張衡墓祠、「醫聖」張仲景醫聖祠。漢韻之精華,乃漢石刻畫,存乎漢畫舘中。三顧茅廬之諸葛草盧南陽武侯祠,與襄陽爭議,火燒新野博望坡遺址,諸葛亮劉備新野論政之漢議事臺,關公拴馬之漢桑城劉禪生地太子閣。

南陽市
南陽市之所在
南陽市之所在
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 河南省
屬地 二區十縣
治所 臥龍區
執事 市委書記穆為民
用語 中原官話
人口 九十萬
建置 一九九四年撤地設市

沿革

初,鄧為都。古謂「申呂之國」,之年含諸國。戰國末為所據。秦昭王三十五年,設南陽郡。前置南陽郡,轄境自河南熊耳山以南至湖北大湖山以北。後漢謂之「南都」,當是時乃第二大都。公元一九四八年國軍敗離宛邑,中原紅軍得南陽。一九九四年撤地設市,南陽大城之雛形具備。

政區

 
南陽市行政區劃圖

宛市下轄一市二區十縣百餘 鄉鎮。

郵傳

洛湛、寧西二路交於宛邑,皆為中國「八縱八橫」之要道。洛湛鐵路貫穿南北,北起洛陽,南經襄陽,直止兩廣。寧西鐵路縱橫東西,東起南京,西至西安

國道、省道、高速公路三網交錯互通,是使南陽集聚通驛之便也。高速公路更為宛城騰飛之力,通鄭州、聯洛陽、牽上海、至西安、達襄陽,至公元二〇一〇年,高速公路通車程將至七百公里。 城東有姜營機場,直飛等都會。

大學

中學

新城

  • 火車新驛延向西。
  • 白河三橋通往南。
  • 高新北區高樓立。
  • 行政新區指向東。
  • 南陽鎮平一體化。
  • 名山:
    •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八百里伏牛乃秦嶺之餘脈,中國地理之中心,南北分於此,東西地階穿於次,分隔黃河長江淮河之源,中國中央造山系之中心,世界最大恐龍蛋化石群之發現地,亞洲最大水庫丹江口更乃南水北調之源頭。風光於此相融,奇觀於此相會,牛郎織女相識於此,中國之名山也。
    • 石人山:其山為南陽、平頂山兩市之界。
    • 獨山:宛城之北有孤山,其名為獨山,山中蘊美。為當地之聖山,三月三,上獨山。
    • 桐柏山
  • 名水:

他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