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
纂古典拉丁語(公元前二五零年至新天鳳元年)
纂拉丁語之黃金時期(公元前九零年至新天鳳元年屋大維卒),書同文,光芒不遜秦漢。名家有:
- 傑基羅(MĀRCVS TVLLIVS CICERŌ),著有《合眾論》(DĒ RĒ PV̄BLICA)等;
- 儒略凱撒(GĀIVS IV̄LIVS CÆSAR),著有《高盧戰記》(COMMENTĀRIĪ DĒ BELLŌ GALLICŌ)等;
- 盧克萊修斯(TITVS LV̄CRĒTIVS CĀRVS),著有《物性論》(DĒ RĒRVM NĀTV̄RĀ)等:
- 卡圖盧斯(GĀIVS VALERIVS CATVLLVS),詩稿藏於巴黎、牛津與梵蒂岡;
- 維吉留斯(PV̄BLIVS VERGILIVS MARŌ),著有《埃涅阿斯記》(ÆNEĪS);
- 賀拉提烏斯(QVĪINTVS HORĀTIVS FLACCVS),著有《詩藝》(ARS POETICA)等;
- 李維烏斯(TITVS LĪVIVS),著有《羅馬史》(或《自建城日始》,AB VRBE CONDITA LIBRĪ)等;
- 奧維丟斯(PV̄BLIVS OVIDIVS NĀSŌ),著有《變形記》(MĒTAMŌRPHOSEON LIBRĪ)等。
沙盒
纂愛爾蘭共和國簡史
纂爱尔兰在1922年之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1845年因為馬鈴薯欠收問題造成愛爾蘭大饑荒,英國政府在能進口美洲糧食的情況下卻未提供太多協助,造成四分之一的愛爾蘭人口减少,讓許多愛爾蘭人對英國產生不滿。1919年,大多数於1918年大选中当选的爱尔兰议员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他们自行组成了爱尔兰议会(爱尔兰语:Dáil Éireann),并於1919年1月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发布了单方独立宣言。当时,爱尔兰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但在英爱战争(亦称爱尔兰独立战争)后,英爱双方代表达成英爱条约,给予爱尔兰合法的自治权,即自治领地位。爱尔兰成立爱尔兰自由邦,领土包括爱尔兰全岛,但条约允许北方六郡(即北爱尔兰)不参加爱尔兰自由邦。爱尔兰自由邦宪法同时规定,爱尔兰为君主立宪制,爱尔兰国王由英国国王兼任,同时设立总督职位,议会实行两院制,成立“行政委员会”(即内阁),设立行政委员会主席职务。
清仁宗嘉慶五年,大不列顛王國征愛爾蘭,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道光廿五年,馬鈴薯歉收,飢荒之至,屍橫遍野,生者多亡亞美利加。英吉利朝廷隔岸觀火,愛爾蘭獨立運動抬頭。 民國五年三月廿二日,首府都柏林爆發復活節起義,唯六日即為英吉利所鎮壓。 民國七年,當選英吉利國會議員而拒絕赴倫敦就任之愛爾蘭議員,於都柏林自立愛爾蘭議會,英吉利政府旋即出兵鎮壓,愛爾蘭獨立戰爭爆發。英吉利人亡者六百有餘,故英王佐治六世出面調停。 民國十一年,英愛簽《英愛條約》,愛爾蘭南部二十六郡得為愛爾蘭自由邦,北部六郡歸英吉利。
1937年12月29日,爱尔兰采用了新的爱尔兰宪法(Bunreacht na hÉireann),将国名正式定为“爱尔兰”(Éire),设立爱尔兰总统(Uachtaráin na hÉireann)职位,但国王继续根据成文法在国际上为爱尔兰国的象征。1949年4月1日通过的爱尔兰共和国法案最终废除君主制,将国王职权全部交予总统,爱尔兰成为共和国。 根据爱尔兰宪法第4条,“爱尔兰(Éire)”为国家名称,同时第2、3条宣称爱尔兰对北爱尔兰也享有主权(此文已於1999年废除),所以爱尔兰共和国在外交领域一般也自称“Éire”(如爱尔兰宪法、爱尔兰总统)。但由于英国对北方六郡实际行使主权,许多国家都避免直接使用“Éire”字眼,以照顾北爱尔兰的立场,避免偏袒之嫌。
爱尔兰於1949年4月宣布成立共和国之后,自动退出了英联邦。(英联邦於1950年才更改规则,允许印度以共和国的身份留在英联邦之内。)虽然爱尔兰并没有重新申请加入英联邦,但是它保留了许多成员国的权利,如:爱尔兰公民在英国享有所有英国公民权利,包括参选英国国内选举和参加英国军队的权利。
爱尔兰於1955年加入联合国,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即现在的欧洲联盟)。爱尔兰历届政府一直致力于爱尔兰和平统一,同时与英国合作解决北爱尔兰暴力冲突问题。爱尔兰与北爱尔兰选民於1998年所通过的贝尔法斯特协议(Belfast Agreement)正在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