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素十六

加入於 二〇一六年六月五日 (週日)
由玄素十六在話題素問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要)上作出的最新留言:四 年前

豬瘟

戊戌,中華大地起豬瘟,從泰西之學,曰防疫,皆殺之,二師兄蒙難。翌年(西曆二千十九年),豬價飛漲,民多怨憤。九月,官府開倉放儲,亦未平息。農戶飼巨豬,以緩供給,廠家亦從之,以增重一至二成為念,是時,邕邑有豬,重一千斤,民皆稱奇。 先人留有藥草,宜治豬瘟,可嘆今人迷信夷學,不識先人智慧,至此窘況。 其理下記。 戊戌年,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燥金被賊,寒水來復,宜苦燥之,溫之。司天太陽寒水,太陽之政,三之氣,病寒反熱中,四之氣,大熱少氣,豬瘟自此時起,豬者,亥也,水也,感天地之氣,其症耳紅,出血與腎,故少陽,少陰證多矣。 方主小柴胡湯,四逆湯,隨症加減。

朝陽坡小學遇襲

2019/09/03(火) 09:35

捷徑:
WP:DC2019


己亥八月初四,共和三十年(或西厲二零一九年)九月二日,鄂,恩施市陽坪鎮朝陽坡小學,開學之際,遭襲,孩童傷者十名,肇事者已拘。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五日 (四) 二三時〇七分 (UTC)回覆

素問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要)

素問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主述揆度之要,曰揆度奇恒,色脈之應也。治在權衡相奪。

五藏精氣,氣華外榮,色澤以浮,血氣相營,上見於面,光澤明潤,含蓄不露。

容色見明堂,陰陽應之,八風四時之氣,順則生,逆則死,男子色見於左死,女子色見於右死,枯槁色聚,危矣。

明堂者,鼻也。

仲景傷寒,太陰身黃,少陽顴紅,此亦揆度之據也。

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肝熱病者,木氣應春,左頰先赤。心熱病者,火氣炎上,顏先赤。

脾熱病者,土王於中,鼻先赤。肺熱病者,金氣應秋,右頰先赤。

腎熱病者,水惟潤下,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故欲臨病人,不可不察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五日 (四) 二三時一二分 (UTC)回覆

印度之堰

印度,賈坎德邦,耗時四十二載,銀約二十二億幣,建堰於運河,竣工未滿一日,即毀,水淹田稼無數。 眾責之,主司對曰,此鼠洞之緣也。閣揆欲查之,結果待續!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六日 (五) 〇八時五〇分 (UTC)回覆

媽祖巡安遶境

八月初八,福建湄洲媽祖乘高鐵動車,出莆田,與臺灣彰化鹿港媽祖,聚昆山,巡安遶境。所持車票,姓林名默,居民身份證號碼為其祖籍代碼,誕辰之日。 之前,已有乘船,飛機先例,順通無阻。 將來,若有更新交通乘具,嘗試無妨。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九日 (一) 〇九時五五分 (UTC)回覆

李嘉誠慈山寺之願

香港慈山寺,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庭内立觀音銅像,共和二十五年(西元二零一四年)竣工,首富李嘉誠,捐資15億港幣建。八月 十日,嘉誠參與慈山寺法會,就近期港亂而云:

甚憂暴力,社會共存,推己及人,惟願參事諸君,體諒大局,主政有司,亦宜網開一面。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一一日 (三) 〇九時〇三分 (UTC)回覆

素問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要)

素問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所述内容有三,

其一,四季之氣,所居沉浮,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其二,刺胸腹者,必避五藏,其三,十二經脈之終症。

當今,泰西之學,解剖盛行,各類儀器,直觀結構,若刺時形定,則誤中五藏者,少也。

當世醫患之間,互無信賴,糾紛不斷,臨陣之前,明死生之症,可免醫閙也。

刺之道,刺鍼必肅,刺腫搖鍼,經刺勿搖,應四季而刺,當今醫書,所及甚少,實際操作,必留意焉!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一三日 (五) 〇九時〇九分 (UTC)回覆

長江水怪

長江三峽築堰,防洪發電,利通航運,亦增水量,其深莫測。近日,有好事者,顯視頻,江中現怪獸,似巨蟒,逶迤游水,沉浮江面,眾說紛紜,越數日(八月十九日),逮之於岸,係發棄氣囊,質橡皮也。至此,撥雲見日,然江河之污,不容小覷。塑料微渣,藏於水中,攝於我身,重治防治,不可缺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一八日 (三) 〇八時五九分 (UTC)回覆

所撰新聞,皆存於此矣。歡迎撰文。唯君注意:大典不存私見,言必主中立,必有根據。—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三日 (一) 〇三時二五分 (UTC)回覆

素問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要)

素問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其要有三 一曰,診法之要,常以平旦,切脈動靜,視精明,察五色。 二曰,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三曰,持脈有道,虛靜爲保 雖賅四診,然以脈為主,長短,數大,細代,濇滑,至精至微。 後世,歷代論脈甚多,博雅達觀,均有高見,然大道易簡,反璞歸真,唯此篇,篇章字句,皆屬珠璣,誠如是哉。 另,此篇所及尺膚診,近代用之甚少,皆用太陰寸口脈代之,不知何因?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一日 (六) 一二時二一分 (UTC)回覆

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發放

八月廿四日(西歷九月廿二日),世上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發放於武漢,獲得業者三,百度,梁海科技,深蘭科技。

其可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内商用載客。

此前,上海市亦發放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牌照,獲得業者三,滴滴,寶馬,上汽集團。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三方之研發,自動駕駛程度分五,為完全自動,三四級高度自動,一二級駕駛輔助。

現程度為高度自動駕駛,均為公測階段。

另,全國諸城市有自動駕駛專用試驗道路多處,亦各有優厚政策。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四日 (二) 〇九時〇四分 (UTC)回覆

維基大典:世事/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發放←可置諸此。日後新聞稿亦然。—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四日 (二) 一二時五七分 (UTC)回覆

甚謝! 以下信息: 錯誤,編輯尚未儲存。

不知如何操作?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四日 (二) 二二時四六分 (UTC)回覆
可刷新復嘗試!—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五日 (三) 〇七時三八分 (UTC)回覆

至:(世事/首批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發放)。仍現同信息,未果。 另,自卷首至世事,又至世情概覽,僅有(議)可書,未能置頁。 敬希賜教,拜!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五日 (三) 一〇時二一分 (UTC)回覆

北京新空港

八月廿七日(西曆九月廿五日)北京新空港開業,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距天安門四十六公里,距另一空港(首都國際機場)六十七公里。將成北京及國際航空樞紐。耗資四千五百億人民幣,歷時四年而成。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六日 (四) 〇八時三七分 (UTC)回覆

公如以瀏覽器覽大典,則見瀏覽器地址欄。/wiki/之後字樣,改爲維基大典:世事/,其後加以自定義標題即可。而後創建。
例如此文,其址則宜爲https://zh-classical.wikipedia.org/wiki/維基大典:世事/北京新空港
如有疑惑,但留言無妨!—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六日 (四) 一二時四一分 (UTC)回覆

足下指途,甚謝! 然備感不易,可有簡易之另途?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六日 (四) 一三時三六分 (UTC)回覆

乃今撰文,悉如是也。後日技術進步,可謀新法!有勞足下撰文。—关山 (修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六日 (四) 一四時三三分 (UTC)回覆

素問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要)

素問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其要曰, 平人,呼吸定息,閏太息,以脈五動。 稟氣於胃,以水榖爲本,故得穀者昌,失穀者亡。 又,四時之脈,曰春微弦,夏微鈎,長夏微耎弱,秋微毛,冬微石。 再,據尺膚診而論四時病脈,氣脈之太過不及,真藏脈,病脈,死脈等·。

後世醫家,拘於禮或簡,而棄尺膚診,代之以太陰寸口脈診,據此脈象,衍生各家,均有獨見,雖未忘源,然猶憾棄本,惜哉!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八日 (六) 〇二時二六分 (UTC)回覆

國慶閱兵

九月初三(西曆十月一日),賀共和國朝立七十載,閲兵閱民於天安門廣場。

計,徒步兵陣十五,兵器方陣三十二,空中方陣十二,名眾方陣三十六,彩車七十乘。

世人矚目,萬人稱讚,華人甚欣,至祈永昌。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〇月二日 (三) 〇八時三九分 (UTC)回覆

素問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要)

素問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其要有三 一曰太過與不及。 謂春弦脈之太過,實而強,足少陽之上逆,善怒,眩冒。其不及,不實而微,足厥陰之下陷,胸痛引背,兩脇胠滿。夏鈎脈之太過,來去盛,身熱膚痛。其不及,來不盛去反盛,煩心,欬唾。秋浮脈之太過,來毛中堅傍虛,逆氣背痛。其不及,來毛而微,喘而欬。冬石脈之太過,來如彈石,脊痛不欲言。其不及,其去如數,脊痛,少腹滿。脾脈之太過,來如水流,四支不舉。其不及,如鳥之喙,九竅不通。 二曰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剋),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剋己),然五志及卒發者,不必以傳治之。 三曰形氣相得,脈從四時,謂之可治,和胃爲生,真見爲死。

著之玉版者有二,篇第十五(玉版論要)與此篇,何為? 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色脈之應,道在於一,神轉不迴,迴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 雖數言而已,即已道盡,神氣形之緣,死生之由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〇月五日 (六) 一〇時二八分 (UTC)回覆

素問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要)

素問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其要三

一曰候,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故人有下中上三部,各部有天地人三候,先知經脈,後知病脈,察其府藏,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 二曰診,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不率其常),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七診(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熱,獨寒,獨陷下)九候皆從者,不死。其脈候亦敗者,死。九候之相應,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 三曰治,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沈,以上下逆從循之。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

帝曰願此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 是今,三部九候,業已失傳。 當今世況,亦如仲景醫聖所云,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閏,務在口給。相對須臾,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 如此,痛哉!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〇月一二日 (六) 一一時一八分 (UTC)回覆

素問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要)

素問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其要四

一曰水穀精氣之行 其一散精於肝,淫氣於筋。其二歸心,淫精於脈。流經於肺,行氣於府,留於四臟。飲則上輸於脾,歸於肺,下輸膀胱,水精四布。肺朝百脈,權衡以平,氣口成寸,揆度爲常,以決死生。 二曰藏象 太陽藏象,三陽而浮,少陽藏象,滑而不實,陽明藏象,大浮。 三曰脈變診道 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爲之變,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 四曰病脈及治 太陽藏獨至,表裏當俱寫,取之下俞。陽明藏獨至,當寫陽補陰,取之下俞。少陽藏獨至,取之下俞。太陰藏搏者,治其下俞,補陽瀉陰。一陽獨嘯,少陽厥也,瀉陽補陰。一陰至,發爲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

此篇章旨,承前篇九候論之所謂先知經脈,後知病脈,察其府藏,以決其死生。又言五臟六腑,受氣於谷,浮精於脈,變見於氣口,而得脈生始之原。並論三陰三陽之氣,可合於六經。其脈之徵,太陽脈浮;少陽滑而不實;陽明熱盛,浮大;太陰沉伏;少陰沉而不浮。 故仲景醫聖曰:“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 學人當舉一以十,引而伸之,進乎技耳。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〇月二〇日 (日) 一一時三五分 (UTC)回覆

二里頭夏都遺址

洛陽偃師,昔武王築城息偃戎師處,出城西南十八里,行洛伊夾灘,至翟鎮鎮,有二里頭村,此處 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國朝初立,己亥(公元一九五九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眾始掘,現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其青銅爵為中國最早,史稱二里頭遺址。遺存分四時期。周密查之,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疑似夏都,去今三千八百載。己亥(公元二千十九年)秋末,一甲子時,此處置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築顯“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形,喻華夏之源。 夏文化盛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其主要階段稱“二里頭文化”。由夏鼐先生於丁已(公元一九七七年)命名之。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〇月二二日 (二) 一〇時四八分 (UTC)回覆

素問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要)

素問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其要 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也。 一曰,五臟四季天干地支時日 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 二曰 補精益氣,氣味合之。 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五榖爲養。 桃、李、杏、栗、棗,五果爲助。 牛、羊、豕、犬、雞,五畜爲益。 葵、藿、薤、葱、韭,五菜爲充。 三曰 四時五藏病,皆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虛則補之,實則寫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經絡有血,剌而去之。 肝病者,兩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 心病者,胸中痛,脇支滿,脇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脇下與腰相引而痛。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肺病者,喘欬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欬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心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四曰,五臟五味,毒藥攻邪,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耎,隨五味所宜。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寫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寫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甘補之,苦寫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寫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寫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此篇論察五藏之愈、甚、持、起,而審貴賤,以施針、藥、食。 五味補瀉之道,《素問七十四至真要大論》亦有論述。然推至湯藥,則僅有陶弘景之《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六十方而已。 其曰,商有聖相伊尹,撰《湯液經法》三卷,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藥,為服食補益方者,百二十者;中品中藥,為療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藥,為殺蟲辟邪癰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實萬代醫家之規範,蒼生護命之大寶也。今檢錄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備山中預防災疾之用耳。檢用諸藥之要者,可默契經方之旨焉。 換言之,若參透此道,亦可期待所缺三百經方再現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〇月二六日 (六) 〇一時一七分 (UTC)回覆

區塊鏈

區塊鏈、又曰區塊,串連文字記錄也。借時戳,演算之雜湊值而成。無可篡改,可永久查驗。數位貨幣爲其首用。增此幣曰挖礦,實演算湊值而矣。復推之為公有鏈(又曰公共區塊鏈),聯盟鏈,私有鏈。數位時代,用之甚廣。戊戌年,有僧人召眾挖礦念佛,自云所得之半,皆予挖礦眾人。己亥秋,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議事,倡習此術。

素問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要)

素問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其要 肝淚,心汗,肺涕,腎唾,脾涎,五藏之化液。 肝魂,心神,肺魄,腎志,脾意,五藏之所藏。 肝筋,心脈,肺皮,腎骨,脾肉,五藏之所主。 肝弦,心鈎,肺毛,腎石,脾代,五脈之應象。 肝風,心熱,肺寒,腎燥,脾濕,五藏之所惡。 肝酸,心苦,肺辛,腎鹹,脾甘,五味之所入。 肝憂,心喜,肺悲,腎恐,脾畏(飢),五精之所並。 鹹血,辛氣,甘肉,苦骨,酸筋,五味之所禁。 視血,臥氣,坐肉,立骨,行筋,五勞之所傷。 陰骨,陽血,陰肉,陽冬,陰夏,五病之所發。 陽狂,陰痹,搏陽巔疾,搏陰瘖,五邪之所亂。 肝語,心噫,肺欬,腎欠嚏,脾吞,胃逆噦恐,大小腸泄,下焦水。膀胱癃,遺溺。膽怒,五氣之所病。

天地之道,不外五行,人身形藏,不離於氣,此承上篇 藏氣法時論,宣揚闡明,五藏之氣。不及太過,委悉如此。 荀子 正論曰,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則下治辨亦。 醫理之辨,顯明而真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一日 (五) 一一時二七分 (UTC)回覆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旨為促進進口,會址位於申滬。戊戌秋始,歷五日,每年一期,並設論壇,邀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相關機構參與支持。今年之題為「開放創新,合作共贏」。 今僅國朝有此,故寰球各國商人紛至。亦有諸官府要員來臨。商家以自美利堅合衆國居多,然傳其官府拒遣要員,人問耿爽所感,答曰「來者,歡迎,不來,無妨」。耿爽者,外交部發言人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五日 (二) 二二時四四分 (UTC)回覆

素問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要)

素問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其要 一曰 手足之陰陽表裏 太陽與少陰,少陽與厥陰,陽明與太陰。 二曰 五形志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剌。 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鍼石。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三曰 六經氣血與針刺放血 太陽少氣多血,可出血,不宜傷氣(惡氣),同厥陰。 少陽多氣少血,不宜出血;可出氣(惡血),同少陰,太陰。 陽明多氣多血,可出血,亦可出氣。 少陰多氣少血,不宜出血,可出氣(惡血)。 厥陰少氣多血,可出血,不宜傷氣(惡氣)。 太陰多氣少血,不宜出血,可出氣(惡血)。 治病先去其血,後寫有餘補不足。

天人有常數,灸刺有常度,此篇申明上篇未盡之義。 蓋六經氣血,諸篇《素問第二十四•血氣形志》,《靈樞第六十二•動輸》,《靈樞第六十五•五音五味》,《靈樞第七十八•九鍼論》等均有所述,其陽經均同,而陰經似有差異。然觀其毛,髪,膚,肌之澤,色,形,概可推之,譬如色診。如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鬚者(少陽多血),美鬚者(陽明多血)等。血,陰也。氣,陽也,論三陽,人之常數,從太而少,由三而一,陽予之正也,論三陰,天之常數,自少而太,由一而三,陰為之主也。知天人陰陽之常數,則知人之血氣矣。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七日 (四) 二三時四八分 (UTC)回覆

李氏購房

2019/11/13(水) 15:56

唐,詩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千年之後,今之囯朝,亦為眾寒士之願,都市廣廈滿目,而供需失衡,房入天價,高不可攀,寒士嘆而觀止。浙甬東舟山,有船丁李氏,漂泊四方,欲置房於鄉,價高無望,逐西去玉門,南下滇南,北上東北,卒如願於邊陲之地,黑省鶴崗。薪資,教育,醫療,交通,購物,因地而異,置房何處,生活何地,當有取捨,李氏之舉,海内熱議,軼可藉鑒。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一三日 (三) 〇八時三七分 (UTC)回覆

素問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要)

素問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其要

一曰 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為之父母,故應順天地陰陽之道而脩養者,合四時生長之宜,知十二節氣之所遷,心存八節之風變,五行之相勝,明虛實之數。 二曰 鍼者五,曰治神,曰知養身形,曰知毒藥爲真,曰制砭石小大,曰知府藏血氣之診 三曰 凡剌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手動若務,鍼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伏如橫弩,起如發機,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養生治病,寶命全形,須應四時,知根本,化陰陽,其本; 一謂調神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靈樞第八•本神》 二謂經脈腧穴 「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俞之所留」,《靈樞第二•本輸》。 三謂五臟 「五藏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運四時,化五節者也」,詳見《靈樞第四十七•本藏》。

虛實補瀉腧穴,治病之道,故本篇亦可合參下列諸篇 《靈樞第二•本輸》,《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靈樞第三•小鍼解》,《靈樞第七十三‧官能》,《靈樞第九•終始》,《靈樞第五•根結》,《靈樞第六•壽夭剛柔結》,《靈樞第十二•經水》, 《靈樞第七•官鍼》,《靈樞第十九•四時氣》,《靈樞第四十四•順氣一日分為四時》,《靈樞第四•邪氣臟腑病形》,《素問第六十一•水熱穴論》,《素問第三十八•欬論》,《素問第二十七‧離合真邪論》,《素問第六十四•四時刺逆從論》,《素問第十六•診要經終論》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一五日 (五) 〇〇時三〇分 (UTC)回覆

中醫大學名錄被刪

漢族傳統醫學,為別西夷醫學,乃稱中醫,其教育以師帶徒為宗。自民國,仿泰西之學,設大學,國朝興,佈各地,尤以京,津,滬之中醫大學,盛名神州,己亥冬,世界教育聯合會(WFME)與國際醫學教育和研究促進基金會(FAIMER),借更新《世界醫學院校名錄》之際,以無西夷醫學之臨床專業為由,刪其名錄。此事關中醫海外發展,故網上議者甚多。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一八日 (一) 〇九時〇一分 (UTC)回覆

素問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要)

素問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其要

一曰 用針之法 法天則地,合以日月星辰,四時八正,氣定剌之。 身天兩虛,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藏。故天寒無剌,月生無瀉。 人身之氣調於内,天地之氣調於外。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之氣,參伍合調。 瀉必用方,以氣方盛,以月方滿,以日方溫,以身方定,其氣而行焉。 補必用員,員者,行也,移也。 二曰 望神而知之 神安則壽延,神去則形弊。養神者,觀之冥冥,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補瀉之法,所述頗多,散見於諸篇,記 《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 《靈樞第三•小鍼解》追而濟之者,補也......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 《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徐而疾則實。 《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 《靈樞第七十三‧官能》補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素問第二十七‧離合真邪論》呼盡納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本篇《素問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論》:「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鍼也。

《靈樞第三•小鍼解》迎而奪之者,寫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 《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疾而徐則虛 《靈樞第一‧九針十二原》瀉曰迎之。迎之意,必持而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出針,邪氣得洩。 《靈樞第七十三‧官能》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遙大其穴,氣出乃疾。 《素問第二十七‧離合真邪論》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佈;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 本篇《素問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論》寫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鍼,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鍼,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鍼,故曰寫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望聞問切,望神為上,營衛氣血,俱視獨見,口弗能言,昭然獨明,欲觀於冥冥,天時宜忌,歸藏易術,不可不知。德行修練,不可不行也。嗚呼!醫道廣矣!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二〇日 (三) 〇九時一〇分 (UTC)回覆

素問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要)

素問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其要 一曰 三部九候之審 真邪之離合,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藏以期之。氣之盛衰,有餘不足,補瀉於榮輸。 二曰 寫補 瀉曰迎之,排陽出鍼,疾氣得泄。 吸則內鍼,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 吸則轉鍼,候呼引鍼,呼盡乃去,大氣皆出。 邪去絡入經,舍於血脈。方其來也,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衝而瀉之。 邪之新客,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剌出其血,疾出以去盛血,復其真氣。 補曰隨之,意若忘之,若行若悔,如蚊虻止 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 呼盡內鍼,靜以久留,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鍼,推闔其門,大氣留止。 經氣太虛,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補瀉之法,散見於諸篇,已納於前篇(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之後,恕不重復,然三部九候之法,後世醫家,以其繁複,棄之弗用,均以寸口而代。 蓋天人相參,病形而異,補虛寫實,重守時機,真邪未合,施術有法,真邪已合,救治有別,未知三部,陰陽不別,天地不分,何以能達?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一月二八日 (四) 〇九時〇四分 (UTC)回覆

水滴籌詐捐

人居危難,衆人相助,捐款獻力,基於民德民信也。 今互聯網達,公益籌款多在平臺,欲透明公開,使交易追溯而篡改不可,運營皆基於區塊鏈。現盛名國中之籌款平臺有二,一曰輕鬆籌,以售保險為益,二曰水滴籌,以綫下地推爲損益,己亥冬,其司遣人至醫院,掃樓串門,煽情惑心,籌款於病患,卻從中提成,究其因,乃有績效考核,末位淘汰,按單提成之制也。 事發於網,公衆譁然,有損民德,失信於民,以公益之名,行詐騙之疑,憤慨者眾。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二月四日 (三) 〇九時〇三分 (UTC)回覆

素問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要)

素問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其要 一曰虛實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無虛者,急在邪氣,多虛者,急在正氣。氣虛者肺虛,氣逆者足寒。 二曰重實 大熱病,氣熱脈滿 三曰重虛 脈氣上虛尺虛,氣虛者氣短,尺虛者行步恇然。 脈虛者,滑則生。 四曰經絡皆實 寸脈急,而尺緩,寒氣暴上,脈滿而實,實而滑則生。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則生。 五曰經滿絡虛 脈口熱,而尺寒,治須刺陰灸陽。 六曰經虛絡滿 脈口寒濇,尺熱滿,治須灸陰刺陽。 七曰病之生象 脈浮而濇,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手足溫則生。 乳子病熱,脈懸小者,手足溫則生。 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實大,緩則生。 腸澼便血,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沈則生。 腸澼下膿血,脈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 癲疾,脈搏大滑,久自自已。 癲疾之脈,虛則可治。 消癉,脈實大可治。 八曰四季治法 春治經絡,夏治經俞,秋治六府,冬閉用藥而少鍼。 九曰病之治法  癰疽初起,剌手太陰傍三痏(氣戶,庫房)與纓脈(足陽明)(水突,氣舍)各二(左右)。  掖癰大熱,剌足少陽(淵液,輒筋)五剌,而熱不止,剌手心主(天池)三剌,手太陰經絡者(列缺)大骨之會(肩貞穴)各三。  暴癰筋緛,治在經俞。腹暴滿,按之不下,取手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中脘穴)。少陰俞(腎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員利鍼。  霍亂,剌俞傍五(志室穴)。足陽明(胃俞)及上傍三(胃倉,意舍)。  剌癎驚,脈五(陽陵泉)。鍼手太陰各五(魚際,經渠),剌經太陽五(承山,陽谷),剌手少陰經絡傍者一(支正穴),足陽明一(解谿穴),上踝五寸(光明穴)剌三鍼。 

蓋臟腑陰陽,表里相應,是以證見於外者,病本於內。閉塞於內者,而外竅為之不通。蓋虛實,皆從物類始。言百病之生,總不外乎表裡陰陽,血氣虛實。此乃醫學之大綱,宜細心體察。 玄素十六 (討論) 二〇一九年一二月七日 (六) 〇三時二七分 (UTC)回覆

年度漢字

年度漢字,乃由眾推,佈告於世,以示推年世相。此借漢字言簡意賅之用也。 乙亥(1995)年日本清水寺住持所書世態漢字為始,今中國大陸、臺灣地區,日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之。韓國有所異,為年度成語。中國年選二字,分示國内外世相,另選一字,示兩岸動態,己亥(2019)年年度漢字,馬來西亞曰(騙)、日本曰(令)、兩岸曰(困)、中國國內曰(穩),國外曰(難)、新加坡曰(港)、韓國曰(共命之鳥)。

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要)

素問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其要 一曰太陰陽明 爲表裏,脾胃藏府皆合於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脾者土也,治中央,不得獨主時也。四支皆稟氣於胃,脾氣布化水穀精液,四支乃得稟也。 二曰病生而異 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爲喘呼,陽受風氣,傷於風者,上先受之。 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入五藏,則䐜滿閉塞,下爲飧泄,久爲腸澼,陰受濕氣,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太陰,脾土也。陽明,胃土也。故此篇名為太陰陽明論。 胃納水穀,脾氣營運,水穀之氣,外行四肢,內資五臟、充於腑臟,而經脈以和,四肢以榮。肺主氣,心主脈,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皆水穀之氣以生。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也。

素問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要)

素問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其要

足陽明之脈病,惡人(內鬱)與火(熱甚),聞木音而驚(木剋土),病甚,棄衣(熱盛)而走,登高而歌(陽盛),或至不食數日。

本篇釋陽明經脈之實熱證,可與《靈樞·經脈篇》參看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一九年一二月二四日 (二) 〇九時〇八分 (UTC)回覆

文言文編程語言

程序語言,港台謂程式語言,乃為指令於電腦之文,率法二進制。以一、〇之二號為經。其為文,仿若人言,有語法及語義,語法定符號文字組合恰否,語義則為編程之釋。因編者甚多,故種類繁多,有可自身編篡,有可結合與他,亦有視用途而作,如網頁,文字處理,作業系統,編譯器開發等。其有似日常語言者,謂高階程序語言。以英語爲多,緣起於美囯之故也。己亥,有黃生,寓遠邦,善此,以文言文編程,文法,舉凡,指令,規制,結論,均据古文挈領。奧澀不失簡明。以陰陽,十干代變量,以若(若非)乃得之詞控流程。傳於網路,眾擊節驚嘆其精妙,贊譽不絕,然愧學識淺薄,欲復興文言者甚少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一九年一二月二四日 (二) 〇九時一三分 (UTC)回覆

素問 熱論篇第三十一(要)

素問 熱論篇第三十一 其要

一曰傷寒 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 二日陽明受之。身熱目疼而鼻乾,胃中熱煩,不得臥。 三日少陽受之。胸脇痛而耳聾。 三陽經絡皆受而未入於藏者,可汗而已 四日太陰受之。腹滿而嗌乾。 五日少陰受之,口燥舌乾而渴。 六日厥陰受之,煩滿而囊縮。 治之各通其藏脈,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 二曰不兩感於寒 七日巨陽病衰,經氣漸和,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也。 時有所遺者,視其虛實,調其逆從。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肉堅食駐,故熱復生。 三曰兩感於寒,表裏同受其邪 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煩滿而渴)。 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言。 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四曰病溫病暑 陽熱未盛爲寒所制,先夏至日者爲病溫, 陽熱大盛,寒不能制,後夏至日者爲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凡人之生,主氣之次,始於厥陰,終於太陽,從陰而陽,循環無已,所謂神轉不回。 若病傷寒,則始於太陽,終於厥陰,從陽而陰,所謂回則不轉,乃失其機。 欲求外證,當察於周身。而周身上下脈絡,惟足六經。則盡之矣(手經,無能遍也)。

熱病隨感而發,或寒氣留連伏匿,隨季而發,故有傷寒、溫病、暑病之別,然其要俱為存胃氣,其法則為汗、下。 兩感病俱作,則治有先後。 傷寒下之後。復下利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宜四逆湯。 复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仲景《傷寒論》,增論標本氣化,於此有異矣。

氣化無形,經脈有形,故次有刺熱之篇,復有評熱之論。 論及熱病者,另有以下諸篇,記 《素問第三十一•熱論》(本篇) 《素問第三十二•刺熱》 《素問第三十三•評熱病論》 《靈樞第二十•五邪》 《靈樞第二十一•寒熱病》 《靈樞第二十三•熱病》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一月五日 (日) 一二時三六分 (UTC)回覆

素問 刺熱篇第三十二(要)

素問 刺熱篇第三十二 其要

一曰五藏熱病,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肝熱病者,木氣應春,左頰先赤。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 熱爭則狂言及驚、脇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刺足厥陰肝少陽膽。 心熱病者,火氣炎上,顏先赤。先不樂,神不安治,數日乃熱。 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刺手少陰心太陽小腸。 脾熱病者,土王於中,鼻先赤。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 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滿泄、兩頷痛。刺足太陰脾陽明胃(三里,太白,章門) 肺熱病者,金氣應秋,右頰先赤。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 熱爭則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熱氣上熏,頭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陰肺陽明大腸出血。 腎熱病者,水惟潤下,頤先赤。先腰痛,䯒痠,苦渴,數飲,身熱。 熱爭則項痛而強,䯒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刺足少陰腎太陽膀胱。 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 二曰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裡熱既愈,外熱未除,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三曰熱病之發 先胸脇痛,手足躁,刺足少陽(丘虛),補足太陰(大都)。病甚者,爲五十九刺。 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商陽),太陰(列缺)而汗出止。 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天柱)而汗出止。 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瀉内庭,補解谿,陷谷)而汗出止。 先身重、骨痛、耳聾、好暝,刺足少陰(瀉然谷,補復溜,太谿)。病甚爲五十九刺。 先眩冒而熱,胸脇滿,刺足少陰少陽(瀉陽輔,足竅陰,補俠谿,陽陵泉)。 五十九刺 (頭上五行) (中行)上星、顖會、前頂、百會、後頂。 (次兩傍)五處、承光、通天、絡却、玉枕。 (又兩傍)臨泣、目窻、正營、承靈、腦空。 八穴瀉胸中之熱,大杼、膺俞、缺盆、背俞(風門)。 八穴寫胃中之熱,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 八穴瀉四支之熱,雲門、髃骨、委中、髓空。 十穴瀉五藏之熱,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

上篇《熱論》,明熱病之在經脈。經脈內連五臟,故此篇詳五臟之熱,在脈、在色,證有先兆,知其先兆而刺治之,謂治未病也。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一月五日 (日) 一二時三八分 (UTC)回覆

素問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要)

素問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其要

一曰汗者 精氣也,皆生於榖。 二曰病溫者, 汗出復熱,脈躁疾,不爲汗衰,狂言,不能食,雖愈必死也。 三曰風厥,太陽少陰病也 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爲汗解, 治之,表裏刺之(瀉太陽補少陰),飲之服湯(止逆上之少陰腎氣)。 四曰勞風 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振寒 治之以救俛仰,欬出青黃涕(膿),不出傷肺則死也。 五曰腎風(風水) 少氣,時熱而汗出,手熱,口乾苦渴(真氣上逆),小便黃(少腹中有熱),目下腫(諸有水氣),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中焦取汁,奉心化赤,心氣不得下通),煩而不能食(胃脘隔),不能正偃(胃中不和),正偃則欬。

此論熱病之變證。風厥、勞風、腎風、風水, 皆熱病之變也。其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虚,謂氣所虛處,邪必湊之。若反之,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一月一二日 (日) 〇九時五六分 (UTC)回覆

素問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要)

素問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其要

一曰寒熱逆調 熱病(熱厥) ,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 寒病(寒厥) ,陽氣少而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四支熱,陰氣虛,陽氣盛,逢風如灸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二曰心腎不調 骨痹,攣節,一水(腎)不能勝兩火(肝,心)也。 三曰營衛虛弱不調 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衞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苛者,人身與志不相有也。 四曰經氣上下不調 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胃不和則臥不安。 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肺之絡脈逆也。 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腎者,水藏,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逆調,謂逆其寒熱,水火,榮衛之氣,不調和也。寒熱逆調,則為煩為痺,水火逆調,則為肉爍、為攣節。榮衛逆調,則為肉苛。臟氣逆調,則為息喘也。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一月一九日 (日) 一二時五五分 (UTC)回覆

素問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要)

素問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其要

一曰寒熱逆調 熱病(熱厥) ,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滿。 寒病(寒厥) ,陽氣少而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 四支熱,陰氣虛,陽氣盛,逢風如灸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二曰心腎不調 骨痹,攣節,一水(腎)不能勝兩火(肝,心)也。 三曰營衛虛弱不調 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衞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苛者,人身與志不相有也。 四曰經氣上下不調 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胃不和則臥不安。 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肺之絡脈逆也。 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腎者,水藏,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逆調,謂逆其寒熱,水火,榮衛之氣,不調和也。寒熱逆調,則為煩為痺,水火逆調,則為肉爍、為攣節。榮衛逆調,則為肉苛。臟氣逆調,則為息喘也。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二月一二日 (三) 〇九時四九分 (UTC)回覆

素問 瘧論篇第三十五(要)

素問 瘧論篇第三十五 其要

瘧者,陽虛外寒,陰虛內熱,陽盛外熱,陰盛內寒,虛實更作,陰陽相移。 瘧之發,寒慄鼓頷(陽明胃脈虛)。腰脊俱痛(巨陽膀胱脈虛),骨寒而痛(三陽俱虛)。寒去則內外皆熱(陽盛外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陰虛內熱)。 先寒而後熱,病以時作,曰寒瘧(夏傷水寒,秋傷於風)。 先熱而後寒,亦以時作,曰溫瘧 (冬中風寒,藏於骨髓,夏暑乃發)。 但熱而不寒,手足熱而欲嘔,曰癉(熱)瘧(肺素有熱,用力勞形,氣不歸陰,舍於分肉)。

瘧氣隨經絡沈以內薄,故衞氣應乃作。 夏傷於暑,氣與衛氣并居。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是以日作。 其氣之舍深,不與衞氣相逢會,是以間日而作 客於風府,衞氣每至,日作稍益晏 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作日益早也。 道遠,氣深,行遲,不與衛氣俱行,間日乃作。

工不能治其已發,爲其氣逆也。 先其時,堅束其處,審候見之, 孫絡盛堅而血者,剌出其血。

瘧,凌虐之義,酷虐也。凡疾或寒 或熱耳。而此疾先寒後熱。兩疾似酷虐也,故名篇。當與《靈樞・歲露篇七十九》參看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二月一二日 (三) 〇九時五三分 (UTC)回覆

素問 欬論篇第三十八 (要)

素問 欬論篇第三十八 其要

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獨肺也。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爲肺欬。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 故五藏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爲欬,甚者爲泄爲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肺絡逆唾血。 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欬之狀,欬則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五藏之久欬乃移於六府, 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 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失。 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治藏者治其俞(皆脈之所起第三穴), 治府者治其合(皆脈之所起第六穴), 浮腫者治其經(藏脈之所起第四穴,府脈之所起第五穴)

咳,刻也。氣奔至出入不平調,若刻物也。嗽,促也。用力急促也。 有聲之謂咳,連聲之謂嗽。又,(劉完素) 咳,謂無痰而有聲。嗽,謂無聲而有痰。 皮毛受寒,為外傷寒。餐寒飲冷,為內傷寒。故形寒寒飲則傷肺,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氣逆而上行。肺朝百脈,五臟六腑之氣,皆出於肺,故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五臟則關於肺,六腑則聚於胃,而治各有法。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二月一六日 (日) 一一時一八分 (UTC)回覆

素問 剌瘧篇第三十六 (要)

素問 剌瘧篇第三十六 其要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剌郄中(膕中)。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熱不甚,惡見人,汗出甚。剌足少陽(俠谿)。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剌足陽明跗上(衝陽)。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大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善嘔,嘔已乃衰。取(公孫)。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太鍾、太谿)悉主之。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數便意,恐懼,氣不足。剌足厥陰(太衝)。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剌手太陰陽明(列缺,合谷)主之。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剌手少陰(神門)主之。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剌足厥陰見血(中封)主之。剌出血止。 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剌足太陰(商丘)主之。 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剌足太陽少陰(太鍾)主之。 胃瘧者,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剌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厲兌、解谿、三里)主之。

瘧發方熱,剌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 瘧方欲寒,剌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井俞而剌之)。 瘧脈滿大,急剌背俞(大杼),用中鍼傍,伍胠(譩譆或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 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復溜),剌指井(至陰)。 瘧脈滿大,急剌背俞(大杼),用五胠俞(譩譆)背俞(大杼)各一,適行至於血也。 瘧脈緩(中風)大虛(血虛氣實),便宜用藥,不宜用鍼。

治瘧先發,食頃,過之則失時也。 諸瘧而脈不見,剌十指閒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 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剌之,一剌則衰,二剌則知,三剌則己,不已,剌舌下兩脈(廉泉)出血。不已,剌郄中(委中)盛經出血,又剌項已下俠脊(大杼、風門(熱府))者,必已。 剌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剌之。 先頭痛及重者,先剌頭上(上星、百會)及兩額(懸顱)兩眉閒(攢竹)出血。 先項背痛者,先剌之,項,(風池)、(風府)主之。背,(大杼)、(神道)主之。 先腰脊痛者,先剌郄中(委中)出血; 先手臂痛者,先剌手少陰陽明十指閒。 先足脛痠痛者,先剌足陽明十指閒出血。

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剌三陽(足太陽)經背俞之血者。 䯒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絕骨(陽輔)出血立已。 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閒日一剌。 瘧不渴,閒日而作,剌足太陽或足陽明。 渴而閒日作,剌足少陽或手少陽。 溫瘧汗不出,爲五十九剌。

承上編瘧論,而申明刺瘧之法。舉三陽三陰、五臟胃腑之瘧,以及風瘧、溫瘧,各有刺治,因名刺瘧。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二月一六日 (日) 一一時二〇分 (UTC)回覆

素問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要)

素問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其要

五藏六府寒熱相移者, 腎移寒於脾(水侮土),癰腫少氣。 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肝移寒於心,狂,隔中。 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金火相賊,飲一溲二,死不治。 肺移寒於腎,爲涌水。(水氣客於大腸)

脾移熱於肝,則爲驚衂。 肝移熱於心,則死。 心移熱於肺,傳爲鬲消。 肺移熱於腎,傳爲柔痓。 腎移熱於脾,傳爲虛、腸澼,死不可治(不能制水)。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熱在下焦)。 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爲口麋。 小腸移熱於大腸,爲虙瘕(血溢),爲沈(月事沈滯不行) 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亦(熱消水榖,又鑠肌肉) 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爲衂、衊、瞑目。故得之氣厥(逆)也。

五臟六腑,主十二經脈,一氣營運,環轉不息,臟腑不和則氣厥,氣厥則寒熱相移,寒熱相移,此皆得之氣厥。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二月一六日 (日) 一一時二二分 (UTC)回覆

素問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要)

素問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其要

人之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 寒氣入經,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客於脈外則脈寒,縮踡,絀急,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 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 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故喘動應手。 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血虛,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痛止矣。 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則血泣脈急,厥陰之脈,絡陰器,繫於肝,故脇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氣不得注於大經,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藏,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 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乾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五藏六府,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爲熱,白爲寒。青黑爲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喜則氣和,志達,榮衞通利,故氣緩矣。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衞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精却,却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炅則腠理開,榮衞通,汗大泄,故氣泄。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舉者,列舉,辯議,為言。人身經脈流行,氣機環轉,上下內外,無有已時,寒氣客之,稽遲不行則痛,諸痛各不同形,百病皆生於氣,怒、喜、思、悲、恐、驚、勞之情志,悉舉諸痛,以為問答,故名舉痛論也。又,有以舉痛乃卒痛為誤者也。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二月二三日 (日) 一一時五〇分 (UTC)回覆

素問 腹中論篇第四十(要)

素問 腹中論篇第四十 其要

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爲鼓脹。 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其時有復發者,飲食不節,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胸脇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治之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爲後飯(飯後藥先),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病名曰伏梁。 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 居齊上爲逆,居齊下爲從,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 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 石藥之氣悍,芳草之氣美,二者其氣急疾堅勁,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土惡木)。 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爲厥逆。 陽氣重上,有餘於上, 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 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 須其氣并乃可治也。 身有病而無邪脈,知懷子之且生也。 病熱而有所痛,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也。


腹中之氣,不能從臍腹而行於胸膈,達於四肢,則為鼓脹腫痛之病。 腹中之血,不能從臍腹而內通於胞中,外通於經絡,則為血枯膿血之病。 前節論腹中氣血不和,則有腹中之病;後節論土氣不和而厥逆,經血不和而熱甚,亦有腹中之病,故曰《腹中論》也。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三月一日 (日) 一〇時三五分 (UTC)回覆

素問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要)

素問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其要

足太陽脈,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委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水衰於春)。 少陽,腰痛,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夏無見血(木衰於夏)。 陽明,腰痛,不可以顧,善悲。刺陽明於䯒前 (三里) 三,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土衰於秋)。 足少陰,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復溜)二,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厥陰,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蠡溝),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 解(散行)脈,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剌解脈在膝筋肉分間(膕中),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 解脈,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委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同陰之脈,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陽輔),爲三。 陽維之脈,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承山)。 衡絡之脈,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委陽、殷門) ,爲二,出血。 會陰之脈,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申脈)三,在蹻上郄下五寸橫居(承筋) ,視其盛者出血。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二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復溜)。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爲二,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交信)。 散脈,腰痛而熱,熱甚生煩,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地機)爲三。 肉里之脈,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急。刺肉里之脈(附陽)爲二,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几几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郄中,委中)。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陽(京骨、崑崙);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陰市),不可顧,刺足陽明(三里)。上熱,刺足太陰(地機)。中熱而喘,刺足少陰(涌泉、太鍾)。 大便難,刺足少陰(涌泉)。 少腹滿,刺足厥陰(太衝)。 引脊內廉,刺足少陰(申脈、僕參) 。 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復溜)。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爲痏數,發鍼立已(八髎)。左取右,右取左。

承上篇腹中滿痛之義,而及於腰痛,則有取刺之法也。腹者,太陰經脈之所主。腰者,足三陽三陰之脈及奇經八脈,皆從腰而上,故舉足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厥陰及奇經八脈,並解脈肉理,皆係於腰而為痛,各隨其脈以刺之。太陰主腹,故不復論。然太陰之絡,亦令腰痛,故終舉太陰之痛以結之。 玄素十六討論二〇二〇年三月八日 (日) 一〇時五五分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