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

(渡自高句驪

高句麗者,出於夫餘高氏,自言先祖東明聖王。初都紇升骨城。及至大武神王,乃征夫餘,大敗之,遂統屬焉。至太祖大王宮,生而開目能視,國人惡之,及長凶虐,國以殘破。後山上王亦生而視,人以其似曾祖宮,故名為位宮,高句麗呼相似為位。位宮亦有勇力,便弓馬。正始中,入寇遼西安平,為幽州刺史毋丘儉所破。其玄孫美川王利,利子故國原王釗,烈帝時與慕容氏相攻擊。

高句麗在東晉之世

建國四年慕容元真率眾伐之,入自南陝,戰於木底,大破釗軍,乘勝長驅,遂入丸都,釗單馬奔竄。元真掘釗父墓,載其屍,并掠其母妻、珍寶、男女五萬餘口,焚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自後釗遣使來朝。阻隔寇讎,不能自達。釗後為百濟所殺。

高句麗在北魏之世

北魏世祖時,釗曾孫長壽王璉始遣使者安東奉表貢方物,并請國諱,世祖嘉其誠款,詔下帝系名諱於其國,遣員外散騎侍郎李敖拜璉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郎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訪其方事,云︰「遼東南一千餘里,東至柵城,南至小海,北至舊夫餘,民戶參倍於前魏時。其地東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餘里。民皆土著,隨山谷而居,衣布帛及皮。土田薄塉,蠶農不足以自供,故其人節飲食。其俗婬,好歌舞,夜則男女群聚而戲,與貴賤之節,然潔淨自喜。其王好治宮室。其官名有謁奢、太奢、大兄、小兄之號。頭著折風,其形如弁,旁插鳥羽,貴賤有差。立則反拱,跪拜曳一腳,行步如走。常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為飾。好蹲踞。食用俎几。出三尺馬,云本朱蒙所乘,馬種即果下也。」後貢使相尋,歲致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

唐初,其地東跨海距新羅,南亦跨海距百濟,西北度遼水營州接,北靺鞨。其君居平壤城,亦謂長安城,樂浪郡也,去京師五千里而贏,隨山屈繚為郛,南涯浿水,王築宮其左。又有國內城漢城,號別都。水有大遼、少遼︰大遼出靺鞨西南山,南歷安市城;少遼出遼山西,亦南流,有梁水出塞外,西行與之合。有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鴨頭,號鴨淥水,歷國內城西,與鹽難水合,又西南至安市,入於海。而平壤在鴨淥東南,以巨艫濟人,因恃以為壍。

官凡十二級︰曰大對盧,或曰吐捽;曰鬱折,主圖簿者;曰太大使者;曰帛衣頭大兄,所謂帛衣者,先人也,秉國政,三歲一易,善職則否,凡代日,有不服則相攻,王為閉宮守,勝者聽為之;曰大使者;曰大兄;曰上位使者;曰諸兄;曰小使者;曰過節;曰先人;曰古鄒大加。其州縣六十。大城置傉薩一,比都督;餘城置處閭近支,亦號道使,比刺史。有參佐,分幹。有大模達,比衛將軍;末客,比中郎將。分五部:曰內部,即漢桂婁部也,亦號黃部;曰北部,即絕奴部也,或號後部;曰東部,即順奴部也,或號左部;曰南部,即灌奴部也,亦號前部;曰西部,即消奴部也。

王服五采,以白羅製冠,革帶皆金釦。大臣青羅冠,次絳羅,珥兩鳥羽,金銀雜釦,衫筩褎,褲大口,白韋帶,黃革履。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俗喜投壺蹴鞠。食用籩、豆、簠、簋、罍、洗。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宮、官府、佛廬以瓦。窶民盛冬作長坑,熅火以取煖。

其治,峭法以繩下,故少犯。叛者叢炬灼體,乃斬之,籍入其家。降、敗、殺人及剽掠者斬,盜者十倍取償,殺牛馬者沒為奴婢,故道不掇遺。婚娶不用幣,有受者恥之。服父母喪三年,兄弟踰月除。俗多淫祠,祀靈星及日、箕子可汗等神。國左有大穴曰神隧,每十月,王皆自祭。人喜學,至窮里廝家,亦相矜勉,衢側悉構嚴屋,號扄堂,子弟未婚者曹處,誦經習射。

然屢侵中國,致兵革連年。隋煬帝再舉兵,唐太宗親駕伐之,皆不克。及至唐高宗,以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郝處俊薛仁貴等副之,帥師伐其國,合新羅兵,攻平壤城拔之,其王高藏降,世勣執藏及子福男、德男、大臣建等二十餘萬眾還京師,遂亡。自始祖東明王立國於卒本,歷二十八王,移都者七︰琉璃王都國內城山上玉都、丸都;東川王都平襄;故國原王復都丸都,又移都平襄,及東王城;平原王移都長安城,共七百五年,唐分高句麗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戶,為都督府,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薛仁貴為都護鎮撫之,後移三萬八千三百戶於之南,及京西諸州空曠之地。

高句麗世系

降唐,國除

  • 《朝鮮史略》
  • 《魏書·高句麗傳》
  • 《唐書·高麗本傳》
  •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