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

此頁面為穩定版本已複核二〇二三年九月二五日 (週一)。 有模板/檔案變更等侯複核。

錦州,遼西重鎮也,方萬零三百零一平方公里,口三百一十三萬。北依松嶺山,南瀕渤海醫巫閭山貫其東北,大凌河小凌河女兒河為市內大川。遼太祖時,以漢俘建錦州。國共內戰時,兩軍嘗激戰於此。

錦州市
錦州市
錦州市之所在
錦州市之所在
所屬 遼寧省
屬地 三區二市二縣
治所 太和區
執事 劉志強
用語 官話
人口 三百零八萬
建置 一九五四年八月為省轄市,後兩置錦州專區,一九六八年廢專區,重置錦州市至今。

沿革

春秋,燕地。 戰國,燕遼西郡地。 秦,分屬遼西、遼東二郡地,遼西郡治陽樂,今義縣劉龍臺也。 西漢,分屬遼西、遼東二郡地,遼西郡仍治陽樂。遼東郡西部都尉治無慮,今北鎮市西也。 東漢,屬遼東屬國、遼西郡、遼東郡,遼東屬國治交黎,今義縣也。 曹魏改交黎為昌黎,置昌黎郡,餘者襲東漢舊制。 西晉襲曹魏舊制不改。 東晉,慕容廆居大棘城今義縣,以其地為平州治所,仍置昌黎郡。粵及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北魏東魏北齊,沿革多變。 隋,改昌黎郡曰燕郡。唐同隋制,開元七年,屬平盧節度。 後樑時屬燕,後唐,地入契丹遼太祖時,以漢俘建錦州,號臨海軍,錦州之名自此始。另遼時義縣有宜州崇義軍,北鎮市有顯州奉先軍。錦州、宜州屬中京道,顯州屬東京道。 金改遼道製為路制,屬北京路。 元屬大寧路,升顯州為廣寧府。 明置廣寧衞今北鎮市,廣寧前、後、左、右、中屯衞,義州衞今義縣,寕遠衞今興城,諸衞皆屬遼東都司,後屬遼東巡撫。廣寜中屯衞在今市區。 清康熙元年並廣寧中、左、右、三屯衞為錦縣。康熙三年設廣寧府,旋廢,康熙四年設錦州府。 民國,地屬奉天省遼瀋道。民國十八年,屬遼寧省 九一八事變後,屬奉大省,滿洲國康德元年,置錦州省。 既逐日寇,共黨設錦州專員公署與錦州市政府,旋廢。一九四八年十月,解放軍定錦州,地屬中共,屬熱河省熱東專員公署。 一九四九年一月置遼西省,治錦州;一九五四年八月遼東遼西二省複並為遼寧省,錦州市為省轄市,後兩置錦州專區,一九六八年廢專區,重置錦州市至今。

政區

 
錦州市行政區劃圖

屬區三,縣二,縣級市三。 區:淩河古塔太和。 縣:義、黑山。 縣級市:北鎮、淩海。 市治太和區

古蹟

廣濟寺塔,在古塔區內,遼道宗清寧三年建,塔下有清毅軍昭忠祠及天后宮。 廣勝寺塔,在義縣縣城內,遼開泰時所建。 奉國寺,在義縣縣城內,遼開泰九年建,初稱咸熙寺,金改奉國寺,一九六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其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佛堂石窟,在義縣萬佛堂村,始建於北魏,其魏碑石刻有盛名。 崇興寺雙塔,在北鎮市廣寧鎮內,遼時所建,一九八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顯陵,在北鎮市富屯鄉,遼世宗陵也。 八道壕烽火臺,在黑山縣八道壕鎮,明遼東邊牆之烽火臺也。 張作霖墓園,在淩海市石山鎮。

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