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單于
蒙文
纂一: 此處 tümen 但曰其為「萬」即可,「一」當不必。蒙古語文此處與漢語類,不甚計較複數語尾,蓋異於印歐語者。 二: 此「萬」字如欲以今日習立爾字母表之,則為 τүмэн,如欲以傳統畏兀字表之,似 unicode 尚無,必得貼圖?--合喇出
一,君可修之。
二,且便貼圖,待日後萬國碼有此字時,再行改之。--孔明居士 08:47, 1 一月 2007 (UTC)
竊以為似此等處不可迴避他語文 (乃至拉丁字母轉寫) 者,當視為變例。且雖拉丁字母轉寫未必為該語文之正書,以現實論則或可稍稍便利一般讀者。又唐人譯內典,不避音譯,乃至援引悉曇,當可視為傳統漢文書寫之一創新變則。如大清轄下民族甚多,每有諸語文交互援引使用者。其漢文部分亦甚典雅 (和珅雖一僉壬,其為高宗皇帝所特重者,蓋在漢文才亦高,而能旁通滿蒙藏文也) 。如他日須引此等文獻則此諸般語言必不可免。拉丁字母轉寫亦可便利讀者,何苦禁之? --合喇出 08:50, 1 一月 2007 (UTC)
古之大典,未嘗見原文矣,今維基大典,所引原文,惟便讀者以知其國,敞以拉丁轉寫,實不便也,吾已述,拉丁轉寫,懂原文之人未必明矣,懂拉丁字母之字,又未必可以之窺原文之貌,故雖不便,盼君以圖示原文為妙。--孔明居士 09:16, 1 一月 2007 (UTC)
君前此所引 tümen 一詞,非拉丁轉寫而何? 又此蓋小議之耳,若君堅持則不必論。 --User:合喇出 09:20, 1 一月 2007 (UTC)
是故吾盼君以原文修之。--孔明居士 09:20, 1 一月 2007 (UTC)
欲書畏兀字蒙文則在此(惟字體尚未能如元時者)。惟觀念若此,實可笑耳。
又,「撐」中古音為徹母,丑庚反;「犁」則來母郎奚反。反推漢時音當即今蒙人所謂 tngri (тэнгэр)無疑。亦附畏兀字圖如下。 --User:合喇出 1 一月 2007 (UTC)
若如此,則單以漢譯可,拉丁也是譯,漢文亦為譯,既弗能附原文,惟有如此。此之因,實乃吾人不該假設閱此文會者拉丁字母,因此地乃漢文維基,原文僅便讀者,敞須音譯,漢譯足矣。--孔明居士 14:13, 1 一月 2007 (UTC)
- 合喇出君,可撰文簡述畏兀蒙文乎?--Hillgentleman|書 19:21, 1 一月 2007 (UTC)
- 晝間需外出,待夜間稍試之,惟或不盡完善。
- 可先參考以下日文頁面,述歷史較多
- モンゴル文字
- (萬國碼似已有之?見該頁連結。)
- 中文版對應頁則述歷史較少
- 蒙古語字母
- 此字母今日或可謂之「傳統蒙文」。曰「畏兀字」者,以別於薛禪皇帝之「新字」(俗所謂「八思巴字」)也。惟此種字母,字體亦不斷變革。
- Mongolain alphabet
- 略述「托忒字體」。
- 又大清太祖嘗命達海等改良此字,以拼寫滿語,其後至太宗朝加圈點滿文大約定型。亦此字母之一變體。
- 又論及音譯,竊以為漢字表意為長,境地攸遠,書音為短,山川阻深。且累朝聲韻皆變,目下又似無較一致之表音法。試舉例言之,蒙人之謂天,以今官話譯之則用字如「騰格理」,此在唐人見之必咄咄呼怪。蓋「格」字入聲,何可譯 tngri 之 /g/ 音?(蒙人韻亦遷惟拉丁字母猶可稍表之)又如「薩達姆」一語(「海珊」實乃媒體之誤稱。),試以唐人譯之則當曰「薩曇」(薩即 sat ,曇為 dam,可對照今粵語等語此 –m尾猶存。),唐人猶不能識此「姆」字,更遑論漢代、先秦?大典必欲禁一切拉丁轉寫,無是理也。又大清「四庫全書」亦有清漢混用體,至有多體混用者(如「五體清文鑑」其以藏文書之復以清字拼此藏字音),亦可參攷。
--User:合喇出 2 一月 2007 (UTC)
--User:合喇出 14:08 16 一月 20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