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理性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者,德意志大哲伊曼努爾·康德之作也。蓋泰西近代哲學分異有二,一為理性論,一為經驗論,此二說爭鬩不已而未有定論。康德著書以明之。外物,具所見而已。人心,所以明所見者也。按吾人認識之物,不外有二層次:一為吾儕感知之「現象」,一為純粹外之「物自身」,依康德所言,此二者絕非相等之概念,吾人所知者,止與物體之相,而物自身未可知也。康德此所闡述之二元結構,曩者未之有也。心置外物於空間、時間,予人以綜合(synthetic)先驗(a priori)之感。範疇(kategorie)既使人成見,故為主觀。外物若非範疇之增減,於我為無有。譬若配目鏡,鏡片色藍,則萬物皆藍,鏡片色紅,則萬物皆紅。鏡片,範疇也。萬物,外物也。
結構
纂- 先驗原理論
- 先驗感性論
- 空間與時間
- 先驗要素輪
- 先驗分析論
- 概念分析論
- 原則分析論
- 先驗辯證論
- 純粹理性之概念
- 純粹理性辯證推理
- 純粹理性謬誤推理
- 純粹理性之二律背反
- 純粹理性之理想
- 先驗分析論
- 先驗感性論
- 先驗方法論
- 純粹理性之訓練
- 純粹理性之基準
- 純粹理性之建築術
- 純粹理性之歷史
歷史
纂康德之認識論,乃近世唯名論之結論也。康德夙奉沃爾夫(Wolff)之樸素實在論,而謂邏輯上之必然性,與自然界之實在性,一物也。及問英吉利休謨(Hume)之說,「一旦自獨斷論之夢中蹶起」。休謨首證吾人對實在之概念之形式,如因果律等,非知覺中所固有而由聯想得者,不能證其對實在有何關係。不可知論之興始於此時,而康德不信外物之不存,蓋不能認識耳。顧康德之學說,實非本體論上之唯心論,而自稱為「先驗唯心論」也。
認識論
纂按純粹理性之說,吾人之認識過程分析為三,曰感性(印象之感受性),曰知性(概念之自發性),曰理性(對自在之物認識之慾)。對象被感性給予吾人,限制於空間、時間之中,空間、時間,所謂「先天直觀形式」也,吾人可離他物而思時間空間,而不可離時間空間而思他物。產生概念見於知性,知性加範疇於物,而範疇凡有十二,因果律既其中也。於是物體之現象全矣,而理性(Vernunft)不以為足,欲認識「物自身」(Ding an sich),然而此等任務已大大超乎經驗之限制,故有「二律背反」之謬誤。
文初闡明空間與時間之形而上學概念。依康德之觀點,時空絕非實存之物,其為吾儕認識能力之一部分,乃名之曰「先天直觀形式」。吾人由內感官體察時間,由外感官體察空間,萬物之實存與否雖不依賴於此形式,然而吾人欲認知萬物,必採用此形式而別無他法。即所謂「觀外於空,觀內於時,諸果璨然,厥因之隨……凡此數者,知物之式,存於能知,不存於物。」(見王國維《汗德像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