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知襄子[]宣子申子也。初,宣子將以瑤為後,知果曰:「不如宵也。」宣子曰:「宵也佷。」對曰:「宵之佷在面,瑤之佷在心。心佷敗國,面佷不害。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知宗必滅。」不聽,[]果立瑤為後。

瑤立,晉出公三年夏六月,帥師伐齊,高無丕禦之。襄子視齊師,馬駭,遂驅之,曰:「齊人知余旗,其謂余畏而反也。」及壘而還。將戰,長武子請卜,襄子曰:「君告於天子,而卜之以守龜於宗祧,吉矣,吾又何卜焉?且齊人取我英丘,君命瑤,非敢耀武也,治英丘也。以辭伐罪足矣,何必卜?」壬辰,戰于犁丘。齊師敗績,親禽顏庚[]

七年,帥師伐鄭,次于桐丘。[]駟桓子如齊求救。齊救鄭,晉師去。中行文子田恆:「乃今知以亡。」[]十一年,復伐鄭,取九邑。[]將圍鄭,未至,鄭駟弘曰:「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襄子入南里,門于桔柣之門。鄭人俘酅魁壘,賂之以知政,閉其口而死。將門,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襄子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襄子不悛,趙襄子由是惎之。[]

十七年,襄子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當是時,晉國政皆決襄子,晉侯不得有所制。遂有范、中行地,為諸卿最強。[]時襄子欲伐仇由,而道難不通。乃鑄大鐘遺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悅,除道將納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來,卒必隨之,不可納也。」仇由之君不聽,遂納之。赤章曼枝因斷轂而驅,至於齊七月,而仇由亡矣。[]

明年,襄子欲襲衛,故遺之乘馬,先之一璧,衛莊公大悅,酌酒,諸大夫皆喜。南文子獨不喜,有憂色。衛君曰:「大國禮寡人,寡人故酌諸大夫酒,諸大夫皆喜,而子獨不喜,有憂色者,何也?」南文子曰:「無方之禮,無功之賞,禍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來,是以憂也。」於是衛君乃修梁津而擬邊城。襄子聞衛兵在境上,乃還。[一〇]

知、韓、魏三卿宴于藍臺,襄子戲韓康子而侮段規知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必至矣。」襄子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國對曰:「異於是。夫郤氏有車轅之難,趙有孟姬之讒,欒有叔祁之愬,范、中行有亟治之難,皆主之所知也。夏書有之曰:『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周書》有之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不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夫誰不可喜,而誰不可懼?蜹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襄子不聽。自是五年,乃有晉陽之難。段規反,首難,而殺襄子于師,遂滅知氏。[一一]

  1. 古智知通,故亦作知瑤。知氏本於荀氏,故亦稱荀瑤。左傳亦作知伯瑤。
  2. 《國語·晉語九》
  3. 《左傳·哀公廿三年》
  4. 《左傳·哀公廿七年》
  5. 《史記·六國年表》
  6. 《史記·鄭世家》
  7. 《左傳·哀公廿七年》
  8. 《史記·晉世家》
  9. 《韓非子·說林下》
  10. 《說苑·權謀篇》,同篇又載:「智伯欲襲衛,乃佯亡其太子顏,使奔衛。南文子曰:『太子顏之為其君子也,甚愛。非有大罪也,而亡之?必有故!然人亡而不受不祥。』使吏逆之,曰:『車過五乘,慎勿納也。』智伯聞之,乃止。」
  11. 《國語·晉語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