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知乎,所以答疑解惑,結識同遊,而設於網絡。初仿美國叩喏,立於西元二〇一一年一月。及一七年二月,六千五百萬人在籍;至其常客,日有二千萬;觀者每人日耗四十分鐘;至閱覽之多寡,月逾九十億;問題凡千三百萬,四千六百萬答,而同契之數凡三千五百萬。
更革
纂昔有美國人,設叩喏,延羅知士,答問於網絡。及二〇一〇年春三月,諸社注資,數以千百萬美元計,而估值八千萬美元。九月,中原有名周源者,納士畫策,欲俲倣之。夫人居處時,其相接、援疑、質理也,自有人、論端、問題三者相參之理。周氏之儔,時惟六人,研討二月,務求原本。十一月,知乎初版。其時,但能問答。在籍之人可以追隨所欽慕。然薦文也有隙,每不能覽其所好。蓋疑惑之既出也,何以推薦無誤,以使有志者得覽之,有能者得答之?志者覽之,能者答之,方有佳文。而勝優汰劣,又宜如何?是中理則,錯綜萬端,後爬梳整理,凡得五六十條。於是補苴罅漏,以連結文字,統系信息。功能迭加,更易不輟。在籍可以追隨俊彥,質疑與議,用是引合信息。知乎得以信息判析喜惡,契其所好。十二月廿六日,知乎公表。此輩不辭奔走,力邀所識名士。李開復氏即與之。開復在創新工場,嘗置資焉,亦援熟識,俾就知乎。時制,在籍者躬親延客,又致書周源,以介紹來人。知乎復嚴審之,以使正色無間。厥致薛蠻子、徐小平、雷軍諸人。網絡論客、公司庶長、瀚海名士,入籍不輟。至法律之府、廣告之苑,亦有其人。周氏欲其儔助興知乎,遂勉力結識在籍,修書詳談。又使在籍者相交。當其時也,每日問題可百許,而多互聯網技術之部。[一]
明年一月下旬,得知乎網域名[二]。至四月,經營此網者,惟一人[一]。餘者或總攬全局,或務於技術[二]。至欲入籍而未覆者,陳陳相因,竟逾九千人。周源遂廣納能士,以利知乎之行。又寬弛準繩,以增廣在籍。於是與者驟然益蕃。[一]四月方萬人,翌月則二萬[二]。而佳作每出此儔:方家若者、事主若者、中戶若者。方家,多首席執行官、創始者、總經理屬,董網絡社區,營移動互聯網。於知乎有所答。而知乎所以致之者,不特俾答,亦復用招引新人也。中戶則流漸而爲知乎之基。蓋中戶也,興作一隅,少有所識。雖未及通曉,而知乎之盛,良賴其功。按以在籍人士之蕃,自有眾所矚目,其輩計凡二千人,而多屬中戶,年答千問,字數及三十萬。知乎乃與報刊、論壇相商,薦矚目之士,使可鐫文演說,得世論,導輿議,用聚其輩人心。及一二年三月,六人經營此網,監理答問,推薦優異,罰止隳壞,誘掖新進。又募志願者數十人,判分畛域,各設庶長,勠力臻善。[一]
弊端
纂知乎聲名既揚,與者愈多。及至一二年,質問而不涉學術者,焉乃日多。若「君所好歌詞維何」云者,屢見熒幕。至在籍答問率,初爲什九,及一二年則什八。疑惑無異,問而弗休;中理之答,則湮沒不秀。[一]言及時政,恆有無妄蒙刪者[二],國有大事,更極監謗、禁語之能事,雖共青團而嘗困焉,至為文以聲之[三]。
辯端
纂知乎凡答,長篇是崇。然寥寥二三字,未必不中肯綮;洋洋數千言,未必盡無敗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