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簡化字 句讀 呈纂
Vanished user 1929210
文白混雜、繁簡混雜
第一一行:
|元首 = [[中國先秦列王表#商|王]]
|總揆 =
|國都 = [[商丘]]、[[商丘]]、[[殷]]、[[朝歌]]等處
|國語 = 上古漢語
|用語 = 上古漢語
第二四行:
 
===肇立===
史記曰:「契封於[[]]」,乃以封地為國號。
 
===國興===
第三五行:
湯既踐天子位,以夏正十有二月為正月,史稱殷正,色尚白。封有夏之後於杞,以奉祀禹。二年,有大旱,民不能堪。湯以躬有過欲燎以代百姓之苦,天為動,降雨,旱除。七年,有亂政,作刑曰湯刑,今不可考。十三年,陟。元子丁早薨,踐位者各家莫衷一是,有稱元孫甲者,亦有稱次子丙、三子壬相繼,後元孫甲方踐位者。
 
甲立,靡於湯典失德,伊尹乃放之於[[]],攝厥政,作伊訓、肆命、徂后以誥甲。三年,甲修德,伊尹逆甲歸政,商乃中興。
==制度==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商先王[[宗庙]]所在的[[商国]]旧都[[商丘]]的尊称。<ref>王国维《观堂集林》“说商”:“但是在卜辞里面我们知道在以殷为国都的同时,又有一个与王有密切关系的商,又名大邑商。从上面所说,这个城邑常与王的行止有关,可见不是一个寻常的聚落,特别是五期卜辞中提到王(帝乙和帝辛)东征人方和孟方时,一定要来‘告于大邑商’。董作宾说:‘大邑商……其地为殷人之旧都,先王之宗庙在焉。故于征人方之始,先至于商而行告庙之礼也’。”</ref><ref>董作宾《卜辞中的亳与商》:“卜辞中的商也称大邑商,为今河南商丘无疑。……这次征人方经过的商,就是商代的旧京。(这里有先公先王的宗庙,所以征伐时要来“告”祭)”(载于《大陆杂志》,(1953)6,8-12页)。张光直认为:“董先生的这个判断,是大多数的甲骨学者接受的。也就是说古文献中将商定在商丘的说法,是可以得到卜辞支持的”(张光直《商名试释》载于《青铜时代》286页)。</ref>
 
==世系==
其先出[[帝嚳]]之後。帝嚳生[[契]],封於商(今[[商丘]])<ref>《辞海》:“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ref>,賜姓子氏。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仍都[[商丘]],是為[[成湯]]。夏桀十五年凡八遷,成湯自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徒都始居於[[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從先王居,作帝誥。[[夏桀]]暴虐,湯盟諸侯而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灭夏后,成湯班师回[[亳]],大会诸侯,建立[[商朝]],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汤二十七年,成湯迁[[九鼎]]于[[商邑]](今商丘)。第十任君主[[仲丁]]元年,洪水淹[[亳都|亳]],国都自[[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西迁于[[嚣]]。至[[盤庚]],始遷[[]]。[[帝乙]]后期,徒都[[朝歌]]
 
湯傳三十餘世至[[帝辛]],好酒淫樂,嬖於婦人,諸侯皆叛。[[周武王]]伐之,戰於[[牧野]],走歸[[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