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各本之異

[初定本][待審]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夏侯韜
無編輯摘要
张家二爷
修正筆誤
第一行:
'''郭沫若''',本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小字'''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樂山]]人。[[中國]]文學家、史家,善寫新詩。
{{stub}}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其族原籍福建汀州府寧化縣<ref>樂山《郭氏家譜》</ref>,客家人也,其先[[郭福安]]乃[[郭子儀]]之裔,乾隆四十六年自閩遷蜀,世居樂山縣銅河沙灣鎮,入蜀四代而至祖秀山,族已昌大。
 
== 傳 ==
少就學成都石室中學。民國三年,赴日留學,習醫於九州帝國大學。民國十年一月,以病休學三月,往京都帝國大學旁聽文科。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清]][[一八九二年|光绪十八年]]生。其族原籍本出[[福建]][[汀州府]][[寧化縣]]<ref>樂山《郭氏家譜》</ref>,[[客家]]人也,其先[[郭福安]]乃[[郭子儀]]之裔,[[乾隆]]四十六年自閩遷蜀,世居樂山縣[[銅河]][[沙灣鎮]],入蜀四代而至祖[[郭秀山|秀山]],族已昌大。
 
少就學[[成都]][[石室中學]][[民國紀年|民國]]三年,赴[[本|日]]留學,習醫於[[九州帝國大學]]民國十年一月,以病休學三月,往[[京都帝國大學]]旁聽文科。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八月四日夜,抵南昌,參[[八一南昌起義]]。翌日,起義軍南下潮汕、東江。九月,抵瑞金,周恩來等作薦,同[[賀龍]]共入[[中國共產黨]]。十月,起義軍敗,亡走香港。十月下旬抵港。十一月返滬。十二月二十三日,國府通緝郭沫若。十二月二十四日,化名吳誠,搭船亡走日本。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八月四日夜,抵[[南昌]][[八一南昌起義]]。翌日,義軍南下[[潮汕]][[東江]]。九月,抵[[瑞金]]得[[周恩來等作]]之薦,同[[賀龍]]共入[[中國共產黨]]。十月,義軍敗,亡走[[香港]]。十月下旬抵港。十一月返[[]]。十二月二十三日,[[國府]]通緝郭沫若。十二月二十四日,化名'''吳誠''',搭船亡走日本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返滬辦報,創《救亡日報》,為淞滬抗戰鼓動宣傳。又往[[南京]]拜謁[[蔣中正]],發文頌曰《蔣委員長會見記》。未幾,再拜見[[汪精衛]]。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返滬辦報,創《[[救亡日報]]》,為[[淞滬]]抗戰鼓動宣傳。又往[[南京]]拜謁[[蔣中正]],發文頌曰《蔣委員長會見記》。未幾,再拜見[[汪精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