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Vc06697
阿拉伯數字 呈纂
Vc06697
阿拉伯數字 呈纂
第一行:
[[File:World_War_II_alliances_animated_map.gif|thumb|right|500px|二戰局勢演變圖,綠者同盟國(不計蘇聯)、靛者蘇聯、橘者軸心國、灰者中立國也。]]
'''第二次世界大戰''',略名'''二戰''',或謂之'''反法西斯之役'''舉世皆戰也,而分同盟、軸心二陣,相對壘。同盟國者,中、美、英、法、蘇、暨諸盟邦也;軸心國者,德、義、日及其僕從也。[[中國抗日戰爭|中日交兵]],自奉天事變,凡十四載,幾戰於中土;逮珍珠港事變,日美開釁,太平洋之役遂起,美卒敗之。而英法蘇德義,相爭六載;美國出師,未改定局,待蘇軍克柏林,大戰乃終。此間戰火綿延,環球板蕩,生靈塗炭。故萬國厭戰已,設[[聯合國]],所以存太平。
 
==前因==
第六行:
[[一九一九年]],[[歐戰]]終,[[墨索里尼]]建[[國家法西斯黨]]於[[米蘭]]。民多從者,號黑衫軍;而於國會,但得議席者二。[[一九二二年]],始以黑衫軍四萬[[進軍羅馬|入京]]。義王[[伊曼紐爾三世]]聞之,冊為總理。既掌政,謀霸[[地中海|西海]],欲光復[[羅馬帝國|大秦]]之偉業。勵精圖治,國計振興。義人感德之,呼曰領袖。
 
當是時,德民以[[凡爾賽條約|凡爾賽之約]]凌辱過甚,忿怨日加。[[一九二三年]],[[納粹黨]]魁[[希特勒]]效墨氏故事,聯德軍舊將[[魯登道夫]]起事[[慕尼黑]],謀取政權。未果,被執,入獄中陷囹圄,史稱啤酒館起義。[[一九二五年]]出獄,復掌納粹黨。[[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民生凋蔽]],百業蕭條。威瑪共和岌岌可危。許復生產、興工業、彊國家於民,雪敗戰之恥民趣附之,黨勢之迅,國中第一。[[一九三二年]],雖敗選總統,而為[[帕彭]]諸人舉,以翌年拜德國總理。[[一九三五年]]大權既攬,廢止和,更號曰大德意志帝產黨徒焚會樓廢共和。又名[[德意志第三帝國]]。自元首,兼帝國總理。
 
日本之況,亦因經濟不振故,相仿於德國。軍人乘勢而起,奪其政,復以[[軍國主義]]為略,欲征列邦以振帝國。
第二九行:
[[File:Bundesarchiv_Bild_101I-126-0347-09A,_Paris,_Deutsche_Truppen_am_Arc_de_Triomphe.jpg|thumb|德意志閱兵於[[巴黎]][[凱旋門]]]]
===歐陸暨大西洋===
法軍以[[馬奇諾防線]]為無敵屏障。同年五月,德國勢如[[閃電戰|閃電]]數日即下[[荷蘭]]、[[比利時]]暨[[盧森堡]]。法國未料德據守[[馬奇諾竟不攻防線]],以作屏障;唯德軍竟先戰車隊奪[[阿登]],復攻盟軍側鈔之。六月初,英軍棄重械輜重於[[敦刻爾克]],以挽三十餘萬盟國士卒於絕境;墨氏亦宣戰於英、法,進兵法蘭西。二十二日,法國降,國土三去其二,入軸心國;僅餘南法,立[[維希法國]]。同月,蘇聯終併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暨立陶宛為加盟共和國。又併羅馬尼亞[[巴撒拉比亞]]區。德、蘇國土既張,雖守約不相犯,然齟齬不斷,俱各防備。
 
希氏既克法國,遂勸和於英國,然邱吉爾拒之,乃擬[[海獅計劃|方略]],欲一舉而下英國。德傾空軍而出,戰數月,雖毀英國都城,終弗能勝英國挫人心,登陸之計頓成泡影。九月,[[大西洋海戰|德水師出大西洋]],欲絕海運於英國。然海艦不敵英水師,旗艦[[俾斯麥號]]亦告沉沒,復遣以[[U型潛艇]],欲竟全功。英患德潛艇之威,求援於[[美利堅]]。時美國守[[中立法案|中立法]],雖允盟軍「現購自運」,並擴美水師,迨一九四〇年九月,方許英府購美庫存[[驅逐艦]]。英軍得美艦之用,復獲美[[租借法案]]之助,終抗德師而不倒。[[一九四一年]]五月,德師備戰蘇聯,終撤空軍。
 
===地中海暨北阿非利加===
第五二行:
 
===歐陸===
[[一九四一年]]六月,德意志率軸心國聯師伐蘇聯,曰[[巴巴羅薩行動|巴巴羅薩]]欲以半年為限,速下波羅的海區、[[莫斯科]]、[[烏克蘭]]諸地,進兵蘇西,共產之土驅俄滅斯拉夫民;既[[生存空間|奪其地]],更得其資材,以擊盟國也。初,蘇聯欲固守,唯德師乘夏進兵,紅軍喪師失地。德師北攻[[列寧格勒]],南進烏克蘭,陷[[基輔]]、[[克里米亞]]暨東烏克蘭工業帶。德駐法蘭西、地中海之兵,四中征三,以克蘇聯。七月,英吉利盟於蘇聯,共抗德意志,聯師入[[伊朗]],保波斯不失。
 
十月,羅馬尼亞以軸心為號,伐烏克蘭暨波羅的海區,北圍列寧格勒,南臨[[塞瓦斯托波爾]],更聚兵以進莫斯科。然軸心國師老兵疲,且苦於秋雨冬雪所阻,歷二月,雖幾至城下,終未能取蘇京。十一月,美利堅租借案許於蘇聯。十二月蘇聯揮師西進,拒軸心國,奪地以百公里計。唯軸心國兵鋒盛於俄羅斯中南部,欲固守以掌其地。
第一四八行:
[[File:Birkenau gate.JPG|thumb|363x363px|奧斯威辛集中營,比克瑙入口]]
===軍民之折===
二戰凡六年,同盟、軸心交戰,槍炮之餘,俱施轟炸之術。戰火以外,復有饑、疫、屠之禍,亡者合六千萬,軍、民佔比二、四。德意志行納粹主義,因優勝劣汰之名,廣置集中營,行夷滅異族之政;猶太、斯拉夫、羅拇諸族,俱在其列。亦置納粹以為無用者於其中,計有心、智、軀殘者,以至同性戀者、共濟會眾、耶和華見證人等。營中可供役者,役之;不可者輒殺之。終納粹之政,竟達太人有六百萬之數。日本侵華,計有南京屠殺數十萬,三光政策二百七十萬等。納粹以外,各國亦設集中營,視國際公約如無物,日本、蘇聯之集中營,奴役戰俘,竟各折盟國十之二、軸心國十之六。同盟諸國設軍事法庭,以檢軸心國之暴行,民情激憤,黎元共誅。二戰之禍首,俱獲其罪,賊首伏誅,餘皆下獄。[[File:UN General Assembly hall.jpg|thumb|聯大議事堂|364x364px]]
 
===聯合國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