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無編輯摘要
Liuzhongyou
無編輯摘要
第一九行:
[[一八八二年|光緒八年]],[[朝鮮王朝|朝鮮]][[壬午軍亂|軍亂]],世凱隨長慶征之,大捷,俘[[興宣大院君]],押至[[保定]]。敘朝鮮通商大臣,駐朝鮮國中。興宣大院君者,朝鮮王父也。初,王[[朝鮮高宗|高宗]]立,興宣攝政為大院君,及王長親政,遠興宣而用[[閔妃]]。興宣糾軍擊之,回朝掌政。朝中有事大黨者求於中土,清廷詔長慶伐之,克[[漢城|漢陽]],擒興宣為賊首也。
 
[[一八八四年|十年]],朝鮮[[開化黨]]亂,攻禁宮,所為朝鮮獨立也。[[日本]]乘侵之。高宗懼,走清營。世凱率兵敗日軍。明年拜[[朝鮮大臣]],時人謂之「知兵」。
 
[[一八九四年|廿年]],[[甲午戰爭|中日戰起]],清師北,立約馬關,日本宗朝鮮國,乃退兵天津。時[[李鴻章|少忠侯]]為清軍督,命之於[[小站]]練新軍。後為清廷所倚。北洋諸部,多出於此。
 
[[戊戌變法|戊戌]]事起,[[譚嗣同]]請之勤王,流[[西太后|太后]]而尊[[光緒帝|王]],世凱默然。後密告[[榮祿]],榮祿告西太后,乃緝維新黨。黨首[[康有為|康]]、[[梁啟超|梁]]遁去,譚氏與五人伏誅,合稱戊戌六君子。
第二九行:
時山東巡撫毓賢助拳匪作亂,殘殺無辜。西人遣使抗議,乃罷毓賢,命世凱署山東。
 
[[一九〇〇年|廿六年]],清廷宣戰於泰西十一國,八國伐華,聯軍入京,兩宮西狩。時局大亂,東南諸督與世凱密議互保,免戰西人。並約帝后不測,即奉[[李鴻章]]為「伯理璽天德」,即總統也。
 
及[[庚子和約]],天子回朝,而威嚴掃地,誠不能收拾矣。[[一九〇一年|明年]],少忠侯薨,世凱進北洋大臣,領直隸總督,總揆大政。
第四一行:
[[一九一一年|三年]],廢[[軍機處]],組內閣,閣揆多任皇族,朝野嘩然。
 
八月十九,[[武昌起義|武昌兵變]],南方十三省獨立,是為[[辛亥革命]]。清軍不能平之,乃詔世凱為湖廣總督,旋任總理,改組內閣,請軍平叛。世凱與革命軍密議,通電共和,收兵回京,請[[清宣統帝|末帝]]退位。革命軍會[[南京]],開[[中華民國]],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年號民國。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末帝遜位。言遜而不言退位者,是因清室優待條件,曰共和雖立,清室不更,仍居紫禁大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