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各本之異

[初定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Ericyuen
Xqbot
僕 增: zh-min-nan:Tōan Kî-sūi; 細部更改
第二行:
'''段祺瑞''',字'''芝泉''',原名'''啟端''',[[安徽]][[合肥]]人也。祖佩,素與[[劉銘傳]]善。歷任[[淮軍]]銘部[[團練]]、[[統領]]。祺瑞少隨祖仕,以聰敏見知,頗異之。及祖卒,徒行二月,輾轉投於族叔從德,留作軍幕,專掌司書。
 
== 北洋重將 ==
 
[[弱冠]],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習炮科。居學堂日,攻讀苦勤,學業冠諸生,官費咨送遊學於[[德國]]。[[一八九零年|光緒十六年]],歸國。任軍械局隨營教習官。[[甲午海戰]]起,隨軍鎮守[[威海]]。[[袁世凱]]練兵小站,擢陸軍炮隊統帶,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凡號令行下,處事值機,世凱所倚重之,由是顯名。與[[馮國璋]]、[[王仕珍]]並稱「北洋三傑」。
第一八行:
[[一九一六年|五年]]三月,罷帝制,僭朝八十三日而敗。祺瑞通電慰告所部,安撫州省,事不得平,南方各省皆擁兵自立。六月,世凱卒於京,或勸收其餘黨,以示裂絕,祺瑞婉拒。親率閣員執紼送葬,以國喪禮之,時人多為詬。
 
== 逐鹿京華 ==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除祺瑞[[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國務總理]]。政悉由出,而大總統深怨之。[[一九一七年|六年]]二月,議對德宣戰,段曰可,[[國會]]曰否,懸未抉。祺瑞陰策皖系舊眾脅迫之,元洪怒免其職,史稱「[[府院之爭]]」。
第三六行:
祺瑞知事竟如此,急出,屍前合掌長跪,並素食終身,以示悔懺。三月,引咎辭職,自此息影津門,號'''正道居士''',只談[[佛教|浮屠]],不問時政。
 
== 晚年守節 ==
 
[[一九三二年|二十一年]],日軍寇華,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土肥原]]趣勸進,不從。時[[王揖唐]]已投倭,屢造府糾纏。恐遭不測,故虛與委蛇,患之不抉。[[蔣中正]]恐其為之所脅,秘遣人迎祺瑞南下。
第五二行:
為政之道,亦易亦難。其身正,不令而行,故便是易;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故曰是難。民國肇初,[[共和]]數劫,歷百難千巇,鑿鑿人心多異也。然祺瑞獨有三造之功,終帝制,開黨禁,伐古奮今,布政勤施,歷四魁尤以顯位尊,可堪至德焉。
 
== ==
* 《清史稿·宣統皇帝本紀》
* 《清史稿·張勳傳》
* 《合肥段公年譜》,吳廷燮著
{{卓著}}
 
[[Category:民國列傳]]
 
第六八行 ⟶ 第六九行:
[[wuu:段祺瑞]]
[[zh:段祺瑞]]
[[zh-min-nan:Tōan Kî-sū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