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清河孝王

漢安帝之父

清河孝王章帝第三子,母宋貴人,姓劉氏

無辜廢儲

宋貴人父楊,楊姑即馬太后之外祖母也。馬后聞楊二女皆有才色,迎而訓之。永平末,選入太子宮,甚有寵。章帝立,並為貴人。建初三年,大貴人生慶,明年立為皇太子,征楊為議郎,賜甚渥。貴人長於人事,供奉長樂宮,身埶饋饌,太后憐之。太后崩,竇后寵盛,以貴人姊妹並幸,慶為太子,心內惡之。與母沘陽公主謀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纖過,內使御者偵伺得失,後於掖庭門邀遮得貴人書,云「病思生菟,令家求之」,因誣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日夜毀譖,貴人母子遂漸見疏。

慶出居承祿觀,數月,竇后諷掖庭令誣奏前事,請加驗實。七年,章帝遂廢太子慶而立梁貴人子,下詔廢慶為清河王。乃出貴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黃門蔡倫考實之,皆承諷旨傅致其事,載送暴室,二貴人同時飲藥自殺。章帝猶傷之,命掖庭令葬於樊濯聚,於是免楊歸本郡。郡縣因事復捕系之,楊友人前懷令山陽張峻、左馮翊沛國劉均等奔走解釋,得以免罪。楊失志憔悴,卒於家。慶時雖幼,而知避嫌畏禍,言不敢及宋氏,章帝更憐之,以竇后令衣服與太子齊等。

兄弟一心

 
漢和帝像

太子肇尤親愛慶,入則共室,出則同輿。及太子即位,是為和帝,待慶尤渥,諸王莫得為比,常共議私事。後慶以長,別居丙舍。永元四年,和帝移幸北宮章德殿,講於白虎觀,慶得入省宿止。和帝將誅竇氏,懼左右不敢使,乃令慶私從千乘王求,夜獨內之,又令慶傳語中常侍鄭眾及蔡倫求索外戚傳故事。及大將軍竇憲誅,竇太后歸政,慶出居邸,賜奴婢三百人,輿馬、錢帛、帷帳、珍寶、玩好充仞其第,又賜中傅以下至左右錢帛各有差。

慶多被病,或時不安,帝朝夕問訊,進膳藥,所以垂意甚備。慶小心恭孝,自以廢黜,尤畏事慎法。每朝謁陵廟,常夜分嚴裝,衣冠待明。裁抑官屬,不得與諸王車騎競驅。常以貴人葬禮有闕,每竊感恨,至四節伏臘,輒祭於私室。竇氏誅後,始使乳母於城北遙祠。竇太后崩,慶求上頤致哀,和帝許之,詔太官四時給祭具。慶垂涕曰:「生雖不獲供養,終得奉祭祀,私願足矣。」欲求作祠堂,恐有自同恭懷梁后之嫌,遂不敢言。常泣向左右,以為沒齒之恨。後上言外祖母王年老,遭憂病,下土無醫藥,願乞詣洛陽療疾。於是詔宋氏悉歸京師,除慶舅衍、俊、蓋、暹等皆為郎。

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陰盛,奏遣諸王侯就國。詔曰:「甲子之異,責由一人。諸王幼稚,早離顧復,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凱風之哀。選懦之恩,知非國典,且復須留。」至冬,從祠章陵,詔假諸王羽林騎各四十人。後中大夫傅欣私為臧盜千餘萬,詔使案理之,並責慶不舉之狀,慶曰:「欣以師傅之尊,選自聖朝,臣愚唯知言從事聽,不甚有所愨察。」和帝嘉其對,悉以欣臧財賜慶。

極享哀榮

和帝崩,鄧后臨朝聽政。慶號泣前殿,嘔血數升,因以發病。明年,諸王就國,鄧太后特聽清河王置中尉、內史,賜什物皆取乘輿上御,以宋衍等並為清河中大夫。慶之國,旋下令曰:「寡人生於深宮,長於朝廷,仰恃明主,垂拱受成。既以薄佑,早離顧復,屬遭大憂,悲懷感傷。蒙恩大國,職惟藩輔,新去京師,憂心煢煢,夙夜屏營,未知所立。蓋聞智不獨理,必須明賢。今官屬並居爵任,失得是均,庶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其愨督非枉,明察典禁,無令孤獲怠慢之罪焉。」時鄧太后以殤帝襁抱,遠慮不虞,留慶長子佑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至秋,殤帝崩,立佑為嗣,是為安帝,太后使中黃門送耿姬歸國。

慶立凡二十五年,乃歸國。其年病篤,乃上書鄧太后曰:「臣國土下濕,願乞骸骨,下從貴人於樊濯,雖歿且不朽矣。及今口目尚能言視,冒昧干請。命在呼吸,願蒙哀憐。」遂薨,年二十九。太后遣司空持節與宗正奉弔祭,又使長樂謁者僕射、中謁者二人副護喪事。賜龍旗九旒,虎賁百人,儀比東海恭王曰「孝」。鄧太后崩,安帝上慶尊號曰「孝德皇」,妣左氏曰「孝德后」,孝德皇母宋貴人追謚曰「敬隱后」。乃告祠高廟,尊陵曰「甘陵」,廟曰「昭廟」,比章陵。追贈敬隱后女弟小貴人印綬,追封謚宋楊為當陽穆侯。

親族

王子

  • 長子:安帝祜(慶姬左小娥生)
  • 第二子:清河湣王虎威
  • 第三子:廣川王常保

王女

  • 長女:涅陽長公主侍男
  • 第二女:舞陰長公主別得
  • 第三女:濮陽長公主久長
  • 第四女:平氏長公主直得
  • 第五女:陰城公主堅得

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