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祚王
溫祚王,百濟始祖也。
其父鄒牟,或云朱蒙。自北扶餘逃難,至卒本扶餘。扶餘王無子,只有三女子,見朱蒙,知非常人,以第二女妻之。未幾,扶餘王薨,朱蒙嗣位。生二子,長曰沸流,次曰溫祚。及朱蒙在北扶餘所生子,來為太子。沸流、溫祚,恐為太子所不容,遂與烏干、馬黎等十臣南行,百姓從之者,多。遂至漢山,登負兒嶽,望可居之地,沸流欲居於海濱。十臣諫曰:「惟此河南之地,北帶漢水,東據高岳,南望沃澤,西阻大海。其天險地利,難得之勢,作都於斯,不亦宜乎?」沸流不聽,分其民,歸彌鄒忽以居之。溫祚都河南慰禮城,以十臣為輔翼,國號十濟,是漢成帝鴻嘉三年也。沸流以彌鄒,土濕水鹹,不得安居,歸見慰禮,都邑鼎定,人民安泰,遂慙悔而死,其臣民皆歸於慰禮。後以來時百姓樂從,改號百濟。其世系與高句麗,同出扶餘,故以扶餘為氏。
元年,夏五月,立東明王廟。二年三月,王以族父乙音,有智識膽力,拜為右輔,委以兵馬之事。三年,秋九月,靺鞨侵北境,王帥勁兵,急擊大敗之,賊生還者十一二。冬十月,雷。桃李華。四年,春夏,旱,饑,疫。秋八月,遣使樂浪修好。五年,冬十月,巡撫北邊,獵獲神鹿。八年,春二月,靺鞨兵三千來圍慰禮城,王閉城門不出。經旬,靺鞨糧盡而歸。王簡銳卒,追及大斧峴,一戰克之,殺虜五百餘人。秋七月,築馬首城,竪甁山柵。與樂浪郡失和。十年,秋九月,王出獵,獲神鹿,以送馬韓。冬十月,靺鞨寇北境。王遣兵二百,拒戰於昆彌川上。百濟軍敗績,依靑木山自保。王親帥精騎一百,出烽峴,救之。賊見之,卽退。十一年,夏四月,樂浪使靺鞨襲破甁山柵,殺掠一百餘人。秋七月,設禿山、狗川兩柵,以塞樂浪之路。十三年,春二月,王都老嫗化爲男。五虎入城。王母薨,年六十一歲。秋七月,就漢山下,立柵,移慰禮城民戶。八月,遣使馬韓,告遷都。遂畵定疆場,北至浿河,南限熊川,西窮大海,東極走壤。九月,立城闕。十四年,春正月,遷漢山都。二月,王巡撫部落,務勸農事。秋七月,築城漢江西北,分漢城民。十五年,春正月,作新宮室,儉而不陋,華而不侈。十七年,春,樂浪來侵,焚慰禮城。夏四月,立廟以祀國母。十八年,冬十月,靺鞨掩至,王帥兵,逆戰於七重河,虜獲酋長素牟,送馬韓,其餘賊盡坑之。十一月,王欲襲樂浪牛頭山城,至臼谷,遇大雪,乃還。二十年,春二月,王設大壇,親祠祀天地,異鳥五來翔。二十二年,秋八月,築石頭、高木二城。九月,王帥騎兵一千,獵斧峴東,遇靺鞨賊,一戰破之,虜獲生口,分賜將士。二十四年,秋七月,王作熊川柵。馬韓王遣使責讓。王慙,遂壞其柵。二十五年,春二月,王宮井水暴溢。二十六年冬十月,王出師,陽言田獵,潛襲馬韓,遂幷其國邑,唯圓山、錦峴二城固守不下。二十七年,夏四月,二城降,移其民於漢山之北,馬韓遂滅。秋七月,築大豆山城。二十八年,春二月,立元子多婁為太子,委以內外兵事。夏四月,隕霜害麥。三十一年,春正月,分國內民戶,為南北部。夏四月,雹。五月,地震。六月,又震。三十三年,春夏大旱。民饑相食,盜賊大起,王撫安之。秋八月,加置東西二部。三十四年,冬十月,馬韓舊將周勤,據牛谷城叛。王躬帥兵五千,討之,周勤自經。腰斬其尸,幷誅其妻子。三十六年,秋七月,築湯井城,分大豆城民戶,居之。八月,修葺圓山、錦峴二城,築古沙夫里城。三十七年,春三月,雹大如雞子,鳥雀遇者死。夏四月,旱,至六月乃雨。漢水東北部落饑荒,亡入高句麗者一千餘戶,浿、帶之間,空無居人。三十八年,春二月,王巡撫,東至走壤,北至浿河,五旬而返。三月,發使勸農桑,其以不急之事擾民者,皆除之。冬十月,王築大壇,祀天地。四十年,秋九月,靺鞨來攻述川城。冬十一月,又襲斧峴城,殺掠百餘人,王命勁騎二百,拒擊之。四十一年,春正月,右輔乙音卒,拜北部解婁為右輔。二月,發漢水東北諸部落人年十五歲以上,修營慰禮城。四十三年,秋八月,王田牙山之原五日。冬十月,南沃沮仇頗解等二十餘家,至斧壤納款。王納之,安置漢山之西。四十五年,春夏大旱,草木焦枯。冬十月,地震,傾倒人屋。四十六年,春二月,王薨。元子多婁王立。
據
纂- 《三國史記·卷第二十三·百濟本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