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此頁面為穩定版本已檢查二〇一九年七月四日 (週四)。 有 二 筆待審核的變更等侯審查。

梵語संस्कृता वाक्,亦簡曰संस्कृतम्)者、古代印度人言也。為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雅利安語支之屬,類古之波斯語希臘語拉丁語也。夫梵語之語音,研習甚久。古印度嘗存聲明之學,蓋格究音韻之學也。南朝以降,中華得佛法於梵,復以梵語通聲韻,梵漢相生,是爲至要也。

概略

吠陀之梵語,謂之吠陀梵語。此最古者也。文而飾之,是爲古典梵語。今之學梵語者,多從古典梵語。吠陀則非所及也。天竺古來上國,王化廣被,四方莫不來學。尤以古爪哇語爲甚,幾爲梵語矣。漢武帝建元三年,張騫使西域,至大夏。夏人告之身毒之國,此梵漢之初遇也。漢晉之際,天竺僧來華弘法。後有鳩摩羅什唐三藏法師,譯梵至漢。古人嘗制十八章梵字表,具其組合,以備時習之用。今印度國諸語,多源梵語。

文法

梵音八格、三數、三性、二語態,八格者,體、業、具、爲、從、屬、依、呼也。三數者,單、雙、複也。三性者,陰、陽、中也。二語態者,爲自、爲他也。復有四語氣,是爲直陳、虛擬、命令、祈願。三位,首位,名他人,中位,名爾汝,末位,名自我。人稱皆附詞尾,不另分置。

音韻

梵語四十九字。十四元音,中復有單、複、長、短之分。三十五輔音。中復有閉塞、半元音、擦音、及韻尾鼻音、止聲之別。諸字各具其名,是謂कार(作者也)。

漢語梵辭

以下列梵辭音譯,意譯者猶漢辭,不列於茲,略具其要者:

  • :बुद्ध,佛陀也。
  • 伽藍:सँघाराम,寺也。
  • 菩提:बोधि,覺也。
  • 剎那:क्षण,數計也。今謂時短。
  • 涅槃:निर्वाण,解脫六道之外,不生不滅也。今有重生之意。
  • 般若:प्रज्ञा,音波惹,智慧也。
  • :ध्यान,音馱那演那,漢言謂之思維修、靜慮。
  • 菩薩:बोधिसत्त्व,音菩提萨埵。
  • 阿羅漢:अर्हत्,羅漢。
  • 浮屠:बुद्ध,同佛陀,佛也。
  • 沙門:श्रमण,僧也。
  • 比丘:भिक्षु,男僧也。
  • 比丘尼:भिक्षुणी,女僧也。
  • 南無:णमो,音那莫,皈依也。

書典

  • 《一切經音義》
  • 唐 慧菀述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
  • 後唐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