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

姓氏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林氏譜曰:“我,商比干裔也。帝辛沈湎淫逸,比干強諫不聽而受戮,孔子稱焉。妃媯氏聞死事,攜子違之。後周王發克殷,得媯氏及子堅,封之博陵,賜姓林,以嘉錚臣之後延比干之祀焉。子孫遂為林氏。”
若茲,至今凡百十世,歷三千余載,雖非名家望閥,亦常以詩禮德義稱鄉里,衍布九州,江南大族鮮出其右者。
夫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林氏譜載天下林氏皆比干後,未嘗有變,非理也。《周禮•地官》有林衡之職,云:“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婿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或以官為姓,若司徒、司馬、司空、理。《魏書•誌第十九•官氏誌》云:“丘林氏,後改為林氏。”又《清朝通誌•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載布薩氏,出唐朝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仆散部,金時亦稱女真仆散氏,以姓為氏,世居瓦爾喀,後多冠漢姓林氏;林佳氏,其先本漢人,東漢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之,遂融於鮮卑,後漸為遼東女真,世居蜚優城、烏喇,後多冠漢姓林氏。高山族亦有更姓為林者。乃改姓之例。宋人鄭樵《通誌•氏族略》又云:“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開之後,因以為氏。開生林英,英生林茂、林慶,世系甚明。”為周室之後。姓氏所由不一而足,今之所舉,乃管中窺豹耳,且言比干為林氏太始祖,今但見唐人林寶《元和姓纂》及林氏譜所言,林寶前所在亦未可知也。且有謂比干為商太師、國師雲雲,盖取自家譜族序或今人臆造,不知商之官制也,但見《史記》曰王子比干。德衰世亂,遞興遞廢,由來尚矣,今多不可考者,依譜據典雲爾,唯冀後來人善之正之。
林氏郡望

西河郡:言周王封林氏之先比干子堅於西河地,子孫相承以為望族,今林氏鹹祖比干,但稱西河

濟南郡:漢博士林尊乃濟南人,林氏因其德望稱焉

下邳郡:言晉人林懋為下邳太守,宗人多從之居,為望族

晉安郡:言晉人林祿有功晉室封晉安郡王,子孫蕃衍,冠蓋相望,為望族

林氏堂號

西河堂:與郡望同

濟南堂:與郡望同

九龍堂:趙相林臯有賢子九人,世稱九龍,其後以為號

十德堂:趙相林臯及九子俱以賢名,世稱十德之門,因號焉

問禮堂:魯林放有問禮之名,後世稱焉

林氏顯派

西河林氏:傳比干之後林氏封之而號,今林氏鹹奉比干,遂為林氏之號。

濟南林氏:漢博士林尊之族

下邳林氏:傳為晉下邳太守林懋之族

晉安林氏:傳為晉晉安郡王林祿派,為今大族

固始林氏:傳唐王審知入閩所攜林氏,與晉安林同為閩中大族

闕下林氏:唐孝子林欑之族,唐德宗詔賜雙闕以旌之,有“甘露之瑞,白烏之祥”,世稱焉,為大族

唐九牧林氏:傳為唐蘇州別駕林披之族,其九子皆為刺史遂號之

宋九牧林氏:傳為宋林杞之族,歷康、雅、泰、淄四州知州,後擢光祿寺卿,九子皆至知州遂號之


林氏宗親會及網站有名行當世者

福建省莆田闕下林氏委員會

浙南林氏流源網

至若報刊雜誌及其余宗親會、網站之屬,則愚不知也,此二者,皆林氏宗親共立,有清正姓氏源流、世系探究、宗親聯誼之功而不行名失己、見利忘義,與之相埒者鲜矣。


                                                                                                             清筠散客
                                                                                                             乙未年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