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小學者,古文字音韻訓詁之謂,西漢末劉歆始製。[一]人謂灑掃、應對、進退諸儀。大異今語。

今之云小學者,多指下庠。下庠者,古童子也。今小學之於古者,名同而實異。童子年齒六歲以上者,准以入學,修長勵短,宣明禮義。或以五年,或以六年為期,童生既卒業,下繼中學

沿革

小學之謂,古已有之,而義為文字訓詁之學,後人因其名,名代下庠。末擬定壬寅學制,小學堂為第二初級教育之所。民國初,時人謂之小學校,簡之以小學。

課程

中國大陸

小學制也者,有六年義教者也,有教無類。凡童滿六歲者,即可登學。而學科有主副之辨。主科凡三:曰語文、曰數學、曰英語。副科也多矣:科學音樂美術體育思想品德信息技術云云。

香港

香港小學,所習諸科有漢語英文數學常識音樂電腦美術官話。昔者常識分科三,曰社會,曰科學,曰健康。比一九九〇之旬,始一三科,曰常識。

引據

  1. 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