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宗

黨項人,西夏開國皇帝,拓跋鮮卑之後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夏景宗,初名元昊,字嵬理,李繼遷之長孫、李德明之長子也,生母衛慕氏。李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善繪畫,能創製物始。圓面高準,身五尺餘。少時好衣長袖緋衣,冠黑冠,佩弓矢,從衛步卒張青蓋。出乘馬,以二旗引百餘騎自從。曉浮圖學,通蕃漢文字。

夏景宗
名諱 李元昊
生卒 宋咸平六年農曆五月初五 至
大夏 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
在位 宋景德元年至
大夏 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
政權 西夏
廟號景宗
諡號武烈皇帝
陵墓泰陵
先君 夏太宗
嗣君 夏毅宗

宋咸平六年農曆五月初五(西曆六月七日)生。

宋天聖六年五月,夏太宗使其子元昊襲回鶻甘州,取之。至是,元昊當值弱冠之年,獨引兵襲破回鶻夜洛隔可汗王,奪甘州,遂立為皇太子[]。數諫其父毋臣宋,德明輒戒之曰:「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

宋明道元年十一月,夏太宗卒,遣使立其子元昊爲西平王。初,既襲封,明號令,以兵法勒諸部。凡六日、九日則見官屬,仿中國置文武班,立番、漢學,自中書令、宰相、樞密使以下,分命番、漢人爲之,以衣冠采色別士庶貴賤。每舉兵,必率部長與獵,有獲則下馬環坐而飲,割鮮而食,各問所見,擇取其長。因避父諱,改明道爲顯道,稱於國中。元昊數諫其父勿臣宋,德明輒戒之曰:「吾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帝王耳,何錦綺爲。」

宋明道元年冬十一月,西夏遣使如契丹賀應聖節。契丹使來,冊封元昊為夏國王[]。宋廷使工部郎中楊告為旌節官告使,來授元昊為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國、西平王。

製曰:「胙土受氏,維王所以褒有功;建國承家,非賢不能保厥世。乃眷西陲之守,方疇外禦之勞,式涓剛辰,庸告列位。故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太傅、尚書令、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夏王、食邑兩萬一千戶、食實封七千戶趙德明男元昊,器懷英達,義節堅明,孝恭盡於事親,恩信長於禦眾。惟乃先正,奉於本朝。嘉捍難於邊衡,賜同姓於宗籍。象賢繼世,爾實宜之。於戲!書盟府之勳,既載山河之誓;瞻元侯之略,豈無弓矢之傳。尚體顧懷,勿忘欽率。可特授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夏州刺史、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國、西平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一千戶。仍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功臣。」

宋使至其國中,元昊遷延遙立,屢促之,然後至前受詔。及拜起,顧其左右曰:「先王大錯,有國如此,而乃臣屬於人!」設席自尊大,告命徙坐即賓位,不為屈。既而饗告於廳事,其東屋後若有千百人鍛聲。楊告陰知其必叛,還朝秘不敢言[]

宋景佑四年秋七月,更定禮樂。元昊久視中國為不足法,謂野利仁榮曰:「王者制禮作樂,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實為先,戰鬥為務,若唐宋之縟節繁音,吾無取焉。」於是於吉凶、嘉賓、宗祀、燕享,裁禮之九拜為三拜(沈括《筆談》云,元昊令國中悉用胡禮,即此),革樂之五音為一音(王鞏《聞見近錄》:增五音為六,與《夏台事跡》異),令於國中,有不遵者族。(《西夏書事》)

宋景佑四年冬十一月,設蕃、漢二字院。元昊既製蕃書,尊為國字,凡國中藝文誥牒,盡易蕃書。於是立蕃字、漢字二院,漢習正、草,蕃兼篆、隸,其秩與唐、宋翰林等。漢字掌中國往來表奏,中書漢字,旁以蕃書並列;蕃字掌西蕃、回鶻、張掖、交河一切文字,並用新製國字,仍以各國蕃字副之。以國字在諸字之右,故蕃字院特重。(《西夏書事》)

宋景佑五年(西曆十一月十日),李元昊脫宋自立,國號大夏,自稱西夏皇帝。元昊既稱帝,始大建官,以野利仁榮嵬名守全、張陟、張絳、楊廓、徐敏、張文顯為中書、樞密、侍中等官,專主謀議;以楊守素鍾鼎臣嵬名聿榮、張延壽為官計、受納、諸司,主文書;以野利旺榮野利遇乞、成逋克成、賞都臥<者多>、如定多多馬、竇惟吉分駐十二監軍司地,主兵馬;其餘拜授有差。(《宋史·夏國傳》)

宋景佑五年十一月,祀神西涼府,遂不遣賀郊人使。

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西曆一月十九日),元昊醉,其子寧令哥割其鼻,元昊死,得年四十六,曰武烈皇帝,廟號景宗,葬泰陵。

  • 民國戴錫章,《西夏紀》卷六
  • 《宋史·夏國傳》
  1.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2. 《遼史·興宗本紀》
  3. (《宋史·夏國傳》及《夢溪筆談》、《西夏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