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齊東昏侯

Seccom88的最新留言:一三 年前

陳後主諡曰煬,非東昏侯也。Seccom88 二〇一〇年一一月一〇日 (三) 二一時三八分 (UTC)回覆

齊書原文: 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據東府反。詔曲赦京邑,中外戒嚴。尚書令徐孝嗣以下屯衛宮城。遣領軍將軍蕭坦之率六軍討之。戊午,斬遙光
南史原文: 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據東府反。詔曲赦都下,中外戒嚴,遣領軍將軍蕭坦之致討。戊午,斬遙光
通鑑原文: 祏密謀於始安王遙光,遙光自以年長,意欲自取,以微旨動祏。祏弟祀亦以少主難保,勸祏立遙光

始安王無重用。Seccom88 二〇一〇年一一月一三日 (六) 〇一時一五分 (UTC)回覆

帝姓必入史書本紀第一,大典無紀,姓入本文。右表非本文。Seccom88 二〇一〇年一二月七日 (二) 一七時二二分 (UTC)回覆

帝姓實備言於國號齊字。見齊字即知其蕭姓。有明君王十六,南明又立四君,以朱為氏,人所共知,嗣君書姓何為?嗣立而書姓者,古今一例,柴榮而已。又,大典既有君王條數十,若如君言,則吾等數人以數年不見其陋,固當封筆退避,潛形自修矣。大典非一人之大典,舊習既定,必有其理。--阮薰華 二〇一〇年一二月八日 (三) 二二時二五分 (UTC)回覆

中國古有避諱之習,無避姓之舉。南北朝史書,大多成於貞觀之間,無二字、諱,有氏傳多人,可為據。古人又以呼帝姓為無禮,故史書少言姓,非無言姓。史書實必入帝姓,太史公已有先例,舉如下:

《史記》第一卷第一行: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周本紀:周后稷…別姓氏。
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氏。
而魯周公世家一文,無姓,如下: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本紀已知武王姬姓,故不入。
秦本紀五:舜賜姓氏。因而秦始皇本紀六無帝姓。而今維基大典秦始皇一文竟無帝姓,疑因始皇本紀無帝姓,而不知前文有姓。
燕召公世家:召公奭與周同姓,姓氏。
又有趙世家一文,無姓:趙氏之先,與秦共祖。秦本紀五知秦姓嬴,趙嬴氏也。
又舉《漢書》:
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也,姓氏。
王莽傳: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王莽實為帝,何解?成王敗寇耳。
又有《南史》,乃多朝紀傳體:
宋本紀上: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氏。
齊本紀上第四:齊太祖高皇帝諱道成,字紹伯,小字鬥將,姓氏。
梁本紀上第六:梁高祖武皇帝諱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姓氏。
陳本紀上第九:陳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姓氏。

今維基大典非史書,實為百科,一文獨立,無前無後,傳記無姓,不合文理,若全文譯為外語,不加姓不可。又另立右表,實為多此一舉。維基大典帝紀無姓,實為人人錯。而先生猶以為小子所言無理,可試立凡例,以衆言議之為上。Seccom88 二〇一〇年一二月一〇日 (五) 二〇時三八分 (UTC)回覆

又另思-例,北魏-朝二姓,實非人所共知。Seccom88 二〇一〇年一二月一〇日 (五) 二一時一〇分 (UTC)回覆
返「齊東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