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曹孟德/沙盒

司隷 | 雍州 | 冀州 | 幽州 | 荊州 | 揚州 | 青州 | 兗州 | 徐州 | 並州 | 西域都護府

新文

漢鄴侯袁紹本初後漢汝南汝陽人也。


特徵

'審配正南後漢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

袁紹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

初,袁譚之去,皆呼辛毗郭圖家得出,而辛評家獨被收。及配兄子開城門內兵,時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操兵入,忿辛、郭壞敗冀州,乃遣人馳詣鄴獄,指殺仲治家。是時,辛毗在軍,聞門開,馳走詣獄,欲解其兄家,兄家已死。是日生縛配,將詣帳下,辛毗等逆以馬鞭擊其頭,罵之曰:「奴,汝今日真死矣!」配顧曰:「狗輩,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殺汝也!且汝今日能殺生我邪?」有頃,公引見,有意欲活之。配既無撓辭,而辛毗等號哭不已,乃殺之。初,冀州人張子謙先降,素與配不善,笑謂配曰:「正南,卿竟何如我?」配厲聲曰:「汝為降虜,審配為忠臣,雖死,豈若汝生邪!」臨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樂資山陽公載記及袁暐獻帝春秋並雲太祖兵入城,審配戰於門中,既敗,逃于井中,于井獲之。臣松之以為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豈當數窮之日,方逃身于井,此之難信,誠為易了。不知資、暐之徒竟為何人,未能識別然否,而輕弄翰墨,妄生異端,以行其書。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疑誤後生矣。寔史籍之罪人,達學之所不取者也。

  • 《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

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一〕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太祖北征譚、尚。譚軍黎陽,尚少與譚兵,而使逢紀從譚。譚求益兵,配等議不與。譚怒,殺紀。太祖渡河攻譚,譚告急于尚。尚欲分兵益譚,恐譚遂奪其眾,乃使審配守鄴,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于黎陽。自〔二〕〔九〕月至(九)〔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入城守。太祖將圍之,乃夜遁。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三〕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其將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譚複陰刻將軍印假曠、翔。太祖知譚詐,與結婚以安之,乃引軍還。尚使審配、蘇由守鄴,複攻譚平原。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裏,由欲為內應,謀泄,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太祖遂進攻之,為地道,配亦於內作塹以當之。配將馮禮開突門,內太祖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太祖遂圍之,為塹,週四十裏,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裏,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乞降,不聽。尚還走濫口,進複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眾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內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歎息。遂斬之。〔四〕高幹以並州降,複以幹為刺史。

〔一〕 典論曰: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妻劉氏愛尚,數稱其才,紹亦奇其貌,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劉氏性酷妒,紹死,僵屍未殯,寵妾五人,劉盡殺之。以為死者有知,當複見紹於地下,乃髡頭墨面以毀其形。尚又為盡殺死者之家。

劉表遺袁譚書 劉表遺袁尚書 審配與袁譚書

魏氏春秋載劉表遺譚書

又遺尚書

譚、尚盡不從。漢晉春秋載審配獻書于譚

典略曰:譚得書悵然,登城而泣。既劫于郭圖,亦以兵鋒累交,遂戰不解。

〔四〕 先賢行狀曰:配字正南,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袁紹領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初,譚之去,皆呼辛毗、郭圖家得出,而辛評家獨被收。及配兄子開城門內兵,時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太祖兵入,忿辛、郭壞敗冀州,乃遣人馳詣鄴獄,指殺仲治家。是時,辛毗在軍,聞門開,馳走詣獄,欲解其兄家,兄家已死。是日生縛配,將詣帳下,辛毗等逆以馬鞭擊其頭,罵之曰:「奴,汝今日真死矣!」配顧曰:「狗輩,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殺汝也!且汝今日能殺生我邪?」有頃,公引見,謂配:「知誰開卿城門?」配曰:「不知也。」曰:「自卿(文)〔子〕榮耳。」配曰:「小兒不足用乃至此!」公複謂曰:「曩日孤之行圍,何弩之多也?」配曰:「恨其少耳!」公曰:「卿忠於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爾也。」有意欲活之。配既無撓辭,而辛毗等號哭不已,乃殺之。初,冀州人張子謙先降,素與配不善,笑謂配曰:「正南,卿竟何如我?」配厲聲曰:「汝為降虜,審配為忠臣,雖死,豈若汝生邪!」臨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樂資山陽公載記及袁暐獻帝春秋並雲太祖兵入城,審配戰於門中,既敗,逃于井中,于井獲之。臣松之以為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豈當數窮之日,方逃身于井,此之難信,誠為易了。不知資、暐之徒竟為何人,未能識別然否,而輕弄翰墨,妄生異端,以行其書。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疑誤後生矣。寔史籍之罪人,達學之所不取者也。

曹操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尚於中山。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操將討之,譚乃拔平原,並南皮,自屯龍湊。十二月,太祖軍其門,譚不出,夜遁奔南皮,臨清河而屯。十年正月,攻拔之,斬譚及圖等。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命者斬!」眾莫敢語,各以次歃。至別駕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義闕矣;若乃北面于曹氏,所弗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勵事君。」高幹叛,執上党太守,舉兵守壺口關。遣樂進、李典擊之,未拔。十一年,太祖征幹。幹乃留其將夏昭、鄧升守城,自詣匈奴單于求救,不得,獨與數騎亡,欲南奔荊州,上洛都尉捕斬之。〔一〕十二年,太祖至遼西擊烏丸。尚、熙與烏丸逆軍戰,敗走奔遼東,公孫康誘斬之,送其首。〔二〕太祖高韓珩節,屢辟不至,卒於家。〔三〕

〔一〕 典略曰:上洛都尉王琰獲高幹,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室,以為琰富貴將更娶妾媵而奪己愛故也。 〔二〕 典略曰:尚為人有勇力,欲奪取康眾,與熙謀曰:「今到,康必相見,欲與兄手擊之,有遼東猶可以自廣也。」康亦心計曰:「 今不取熙、尚,無以為說於國家。」乃先置其精勇於廄中,然後請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縛之,坐於凍地。尚寒,求席,熙曰:「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譚,字顯思。熙,字顯奕。尚,字顯甫。吳書曰:尚有弟名買,與尚俱走遼東。曹瞞傳雲:買,尚兄子。未詳。 〔三〕 先賢行狀曰:珩字子佩,代郡人,清粹有雅量。少喪父母,奉養兄姊,宗族稱孝悌焉。


從事沮授說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監軍奮威將軍。〔一〕卓遣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脩齎詔書喻紹,紹使河內太守王匡殺之。〔二〕卓聞紹得關東,乃悉誅紹宗族太傅隗等。當是時,豪俠多附紹,皆思為之報,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馥懷懼,從紹索去,往依張邈。〔三〕後紹遣使詣邈,有所計議,與邈耳語。馥在坐上,謂見圖構,無何起至自殺。〔四〕

〔一〕 獻帝紀曰:沮授,廣平人,少有大志,多權略。仕州別駕,舉茂才,曆二縣令,又為韓馥別駕,表拜騎都尉。袁紹得冀州,又辟焉。英雄記曰:是時年號初平,紹字本初,自以為年與字合,必能克平禍亂。


〔三〕 英雄記曰:紹以河內朱漢為都官從事。漢先時為馥所不禮,內懷怨恨,且欲邀迎紹意,擅發城郭兵圍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樓,收得馥大兒,槌折兩腳。紹亦立收漢,殺之。馥猶憂怖,故報紹索去。


特徵

《後漢書·志二十三 郡国五》 「」

列傳

 
孫氏族譜

孫羌聖壹後漢吳郡富春人,同產兄也。

早卒。有二子:


特徵

家屬

  • 祖父 [[|]]
  • 父 [[|]]
  • 兄 [[|]]
  • 弟 [[|]]
  • 夫 [[]]

  • 《三國志·吳書·妃嬪傳》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胡琮

「」 「」 「」 「」 「」 「」 「」 「」 「」 「」 「」 「」 「」 「」 「」 「」 「」 「」 「」 「」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

s: 


孫賁字伯陽;父羌字(),堅同產兄也,賁早失二親,弟輔嬰孩,賁自贍育,友愛甚篤。為郡督郵守長。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堅薨,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徵虜將軍,討平山越。為楊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歷陽。頃之,術復使賁與吳景共擊樊能、張英等,未能拔。及策東渡,助賁、景破英、能等,遂進擊劉繇。繇走豫章。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僭號,署置百官。除賁九江太守。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時策已平吳、會二郡,賁與策徵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祖,軍旋,聞繇病死,過定豫章,上賁領太守,後封都亭侯。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拜賁為徵虜將軍,領郡如故。在官十一年卒。子鄰嗣。

  鄰年九歲,代領豫章,近封都鄉侯。在郡垂二十年,討平叛賊,功績修理。召還武昌,為繞帳督。時太常潘浚掌荊州事,重安長陳留舒燮有罪下獄,浚嘗失燮,欲置之於法。論者多為有言,浚猶不釋。鄰謂浚曰:"舒伯膺兄弟爭死,海內義之,以為美談,仲膺又奉國舊意。今君殺其子弟,若天下一統,青蓋北巡,中州士人必問仲膺繼嗣,答者雲潘承明殺燮,於事何如?"浚意即解,燮用得濟。鄰遷夏口沔中督、威遠將軍,所居任職。赤烏十二年卒。子苗嗣。苗弟旅及叔父安、熙、績,皆歷列位。


[[Image:Family Tree of Zhuge Liang (detailed).JPG|thumb|right|400px|諸葛氏家譜]]

模板

[[Image:|300px|]]
要據
察者 [[]]
察之時日 西元一年
離心率 萬分之
軌道周期
公轉之速 每秒千米
直徑 千百十千米
密度 一立方釐米
赤道重力 又百分之一平方
自轉期 同步
軸傾斜 又百分之度
反照率 百分之
可視星等 又十分之
表層温度 開氏
表層氣壓 帕斯卡
大氣結構 [[]]百分之,[[]]百分之

插圖

[[Image:.jpg|thumb|right|275px|衞]]

維基文庫

作者: {{zhwikisource|作者:}} 文(後): {{zhwikisource|孫權勸孫皎疏}} 插文: [[:zh:s:|書]]

小衞星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align="right" |+ '''卫''' |- | align="center" bgcolor="#000000" colspan="2" | [[Image:.jpg|right|200px|]] |- ! bgcolor="#2B60DE" colspan="2" |<font color=white>要據</font> |- ! align="left" |察者 | [[]] |- ! align="left" |察之時日 | 西元[[一年]] |- ! align="left" |[[直径]] | 千米 |- ! align="left" |[[密度]] | 克/每立方釐米 |- ! align="left" |[[反照率]] | 百分之 |- |}

大衞星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align="right" |+ '''衞''' |- | align="center" bgcolor="#000000" colspan="2" | [[Image:|300px|]] |- ! bgcolor="#2B60DE" colspan="2" |<font color=white>要據</font> |- ! align="left" |察者 | [[]] |- ! align="left" |察之時日 | 西元[[一年]] |- ! align="left" | [[離心率]] | 萬分之 |- ! align="left" |[[軌道周期]] | [[日]] |- ! align="left" |[[公轉]]之速 | 每秒千米 |- ! align="left" |[[直徑]] | 千百十[[千米]] |- ! align="left" |[[密度]] | 又[[克]]一立方[[釐米]] |- ! align="left" |[[赤道]][[重力]] | 又百分之[[米]]一平方[[秒]] |- ! align="left" |[[自轉期]] | [[同步自轉|同步]] |- ! align="left" | [[軸傾斜]] | 又百分之度 |- ! align="left" |[[反照率]] | 百分之 |- ! align="left" |[[可視星等]] | 又十分之 |- ! align="left" |表層[[温度]] | 度[[開氏]] |- ! align="left" | 表層[[氣壓]] | [[帕斯卡]] |- | [[大氣]]結構 | [[]]百分之,[[]]百分之 |}

{{火星之衞星}} - {{木星之衞星}} - {{土星之衞星}} - {{天王星之衞星}} - {{海王星之衞星}} - {{冥王星之衞星}} - {{太陽系}}

太平清領道者,古奇書也。


  • 《三國演義》

模板:Superimpose

Crystal 128 clock.png

其二

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度陳倉之計。臣舉一人往陳倉道口,築城守禦,萬無一失。此人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若諸葛亮入寇,此人當之足矣。」叡大喜,問曰:「此何人也?」懿奏曰:「乃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現為雜霸將軍,鎮守河西。」叡從之,加郝伯道為鎮西將軍。命把守陳倉道口。遣使持詔去訖。


其五

人類現已察五十六土星衛星

初,攝影朮未曾風行,僅八顆為世人所知。

西元一九〇五年天文學者以爲近察一新衛星,名仔米斯(Themis)。但后證實

州郡

益州者,又名中原西南之州也。號天府之國

地理

蜀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北抵祁山,東鄰荊州,南撫諸蠻國,縱橫三萬餘。田肥地美,歲無水旱之憂。所產之物,阜如山積。

資源

益州富金屬。又出蜀錦等。

郡縣

益州轄九郡:漢中郡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及三屬國: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

【【後漢益州郡縣】】

風土

蜀地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國富民豐。

漢中者,又名東川益州之郡也。時置。後漢初,嘗有五萬七千三百四十四,二十六萬七千四百二。

地理

漢中乃雒陽西千九百九十里。漢中有定軍山之險,地連漢水之雄。北指長安,南抵巴蜀,縱橫百餘

資源

漢中產礦石

郡縣

漢中轄城(縣)。

歷史

後漢末年,漢寧太守張魯駐漢中,傳五斗米教建安十五年冬,魏公曹操至陽平關,魯舉漢中降。建安二十年劉備攻佔漢中,自為漢中,自此漢中歸蜀漢

Template:後漢益州郡縣


  巴陵秦置。雒陽西三千七百里。十四城,戶三十一萬六百九十一,口百八萬六千四十九。

  〖江州〗

  〖宕渠〗有鐵。

  〖朐忍〗

  〖閬中〗

  〖魚複〗扞水有扞關。

  〖臨江〗

  〖枳〗

  〖涪陵〗出丹。

  〖墊江〗

  〖安漢〗

  〖平都〗

  〖充國〗永元二年分閬中置。

  〖宣漢〗

  〖漢昌〗永元中置。

  廣漢郡高帝置。雒陽西三千里。十一城,戶十三萬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萬九千四百三十八。

  〖雒〗刺史治。

  〖新都〗

  〖綿竹〗

  〖什邡〗

  〖涪〗

  〖梓潼〗

  〖白水〗

  〖葭萌〗

  〖郪〗

  〖廣漢〗有沈水。

  〖德陽〗

  蜀郡秦置。雒陽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戶三十萬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萬四百七十六。

  〖成都〗

  〖郫〗

  〖江原〗

  〖繁〗

  〖廣都〗

  〖臨邛〗有鐵。

  〖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

  〖汶江道〗

  〖八陵〗

  〖廣柔〗

  〖綿虒道〗

  犍為郡武帝置。雒陽西三千二百七十裏。劉璋分立江陽郡。九城,戶十三萬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萬一千三百七十八。

  〖武陽〗有彭亡聚。

  〖資中〗

  〖牛鞞〗

  〖南安〗有魚涪津。

  〖僰道〗

  〖江陽〗

  〖符節〗

  〖南廣〗

  〖漢安〗

  牂牁郡武帝置。雒陽西五千七百里。十六城,戶三萬一千五百二十三,口二十六萬七千二百五十三。

  〖故且蘭〗

  〖平夷〗

  〖鄨〗

  〖毋斂〗

  〖談指〗出丹。

  〖夜郎〗出雄黃、雌黃。

  〖同並〗

  〖談稾〗

  〖漏江〗

  〖毋單〗

  〖宛溫〗

  〖鐔封〗

  〖漏臥〗

  〖句町〗

  〖進乘〗

  〖西隨〗

  ◎ 越巂郡武帝置。雒陽四千八百里。十四城,戶十三萬一百二十,口六十二萬三千四百一十八

  〖邛都〗南山出銅。

  〖遂久〗

  〖靈關道〗

  〖台登〗出鐵。

  〖青蛉〗有禺同山,俗謂有金馬碧雞。

  〖卑水〗

  〖三縫〗

  〖會無〗出鐵。

  〖定莋〗

  〖闡〗

  〖蘇示〗

  〖大莋〗

  〖莋秦〗

  〖姑複〗

  ◆益州郡武帝置。故滇王國。雒陽西五千六百里。諸葛亮表有耽文山、澤山、司彌瘞山、婁山、辟龍山,此等並皆未詳所在縣。十七城,戶二萬九千三十六。口十一萬八百二。

  〖滇池〗出鐵。有池澤。北有黑水祠。

  〖勝休〗

  〖俞元〗裝山出銅。

  〖律高〗石室山出錫。B428町山出銀、鉛。

  〖賁古〗采山出銅、錫。羊山出銀、鉛。

  〖毋棳〗

  〖建伶〗

  〖穀昌〗

  〖牧靡〗

  〖味〗

  〖昆澤〗

  〖同瀨〗

  〖同勞〗

  〖雙柏〗出銀。

  〖連然〗

  〖梇棟〗

  〖秦臧〗

  ◎ 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雒陽西七千二百六十裏。八城,戶二十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萬七千三百四十四。

  〖不韋〗出鐵。

  〖巂唐〗

  〖比蘇〗

  〖楪榆〗

  〖邪龍〗

  〖雲南〗

  〖哀牢〗永平中置,故牢王國。

  〖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

  ◎ 廣漢屬國故北部都尉,屬廣漢郡,安帝時以為屬國都尉,別領三城。戶三萬七千一百一十,口二十萬五千六百五十二。

  〖陰平道〗

  〖甸氐道〗

  〖剛氐道〗

  ◎ 蜀郡屬國故屬西部都尉,延光元年以為屬國都尉,別領四城。戶十一萬一千五百六十八,口四十七萬五千六百二十九。

  〖漢嘉〗故青衣,陽嘉二年改。有蒙山。

  〖嚴道〗有邛僰九折阪者,邛郵置。

  〖徙〗

  〖旄牛〗

  ◎ 犍為屬國故郡南部都尉,永初元年以為屬國都尉,別領二城。戶七千九百三十八,口三萬七千一百八十七。

  〖朱提〗山出銀、銅。

  〖漢陽〗


   右益州刺史部,郡、國十二,縣、道一百一十八。   ◎ 隴西郡秦置。雒陽西二千二百二十裏。十一城,戶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七。   〖狄道〗   〖安故〗   〖氐道〗養水出此。   〖首陽〗有鳥鼠同穴山,渭水出。   〖大夏〗   〖襄武〗有五雞聚。   〖臨洮〗有西頃山。   〖枹罕〗故屬金城。   〖白石〗故屬金城。   〖鄣〗   〖河關〗故屬金城。積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 漢陽郡武帝置,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在雒陽西二千里。十三城,戶二萬七千四百二十三,口十三萬一百三十八。   〖冀〗有朱圄山。有緹群山。有雒門聚。   〖望恒〗   〖阿陽〗   〖略陽〗有街泉亭。   〖勇士〗   〖成紀〗   〖隴〗刺史治。有大阪名隴坻,豲坻聚有秦亭。   〖豲道〗   〖蘭幹〗   〖平襄〗   〖顯親〗   〖上邽〗故屬隴西。   〖西〗故屬隴西。有嶓塚山,西漢水。   ◎ 武都郡武帝置。雒陽西一千九百六十裏。七城,戶二萬一百二,口八萬一千七百二十八。   〖下辨〗   〖武都道〗   〖上祿〗   〖故道〗   〖河池〗   〖沮〗沔水出東狼穀。   〖羌道〗   ◎ 金城郡昭帝置。雒陽西二千八百里。十城,戶三千八百五十八,口萬八千九百四十七。   〖允吾〗   〖浩亹〗   〖令居〗   〖枝陽〗   〖金城〗   〖榆中〗   〖臨羌〗有昆侖山。   〖破羌〗   〖安夷〗   〖允街〗   ◎ 安定郡武帝置。雒陽西千七百里。八城,戶六千九十四,口二萬九千六十。   〖臨涇〗   〖高平〗有第一城。   〖朝那〗   〖烏枝〗有瓦亭,出薄落穀。   〖三水〗   〖陰盤〗   〖彭陽〗   〖鶉觚〗故屬北地。   ◎ 北地郡秦置。雒陽西千一百里。六城,戶三千一百二十二,口萬八千六百三十七。   〖富平〗   〖泥陽〗有五柞亭。   〖弋居〗有鐵。   〖廉〗   〖參�〗故屬安定。   〖靈州〗   ◎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置。雒陽西三千五百里。十四城,戶萬四十二,口三萬四千二百二十六。   〖姑臧〗   〖張掖〗   〖武威〗   〖休屠〗   〖揟次〗   〖鸞鳥〗   〖樸B459〗   〖媼圍〗   〖宣威〗   〖倉松〗   〖鸇陰〗故屬安定。   〖租厲〗故屬安定。   〖顯美〗故屬張掖。   〖左騎〗千人官。   ◎ 張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置。雒陽西四千二百里。獻帝分置西郡。八城,戶六千五百五十二,口二萬六千四十。   〖觻得〗   〖昭武〗   〖刪丹〗弱水出。   〖氐池〗   〖屋蘭〗   〖日勒〗   〖驪靬〗   〖番和〗   ◎ 酒泉郡武帝置。雒陽西四千七百里。九城,戶萬二千七百六。   〖福祿〗   〖表氏〗   〖樂涫〗   〖玉門〗   〖會水〗   〖沙頭〗   〖安彌〗故曰綏彌。   〖乾齊〗   〖延壽〗   ◎ 敦煌郡武帝置。雒陽西五千里。六城,戶七百四十八,口二萬九千一百七十。   〖敦煌〗古瓜州,出美瓜。   〖冥安〗   〖效穀〗   〖拼泉〗   〖廣至〗   〖龍勒〗有玉門關。   ◎ 張掖屬國武帝置屬國都尉,以主蠻夷降者。安帝時,別領五城。戶四千六百五十六,口萬六千九百五十二。   〖候官〗   〖左騎〗   〖千人〗   〖司馬官〗   〖千人官〗   ◎ 張掖居延屬國故郡都尉,安帝別領一城。戶一千五百六十,口四千七百三十三。   〖居延〗有居延澤,古流沙。


,自由之大典矣。凡取之者,須從革奴版權協議。欲閱新版,可至http://zh-classical.wikipedia.org/wiki/使用者:曹孟德/沙盒

 
維基媒體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