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庵

加入於 二〇〇六年一一月二〇日 (週一)
由竹庵在話題歡迎上作出的最新留言:一六 年前

歡迎

自永樂修典,四庫編成,古今圖冊,收攬完備。惟近世曉覺道理,百家爭鳴。西學東漸,各有始末。士紳茫茫,遠不及逮。疑古者眾,怨舊者多。於是斥逐儒術,貶抑性理。殷周之明,莫非妖言;泰西末流,敬為上賓。崇外若此,至今百年。會西國志士,立典於網絡,開共筆之先河。吾人乃竊取一處,成以文言,謀復古法,載新世之大道,以揚中華文理,興千年舊邦,故亟需善古文而博今道者。願足下能同遊,共為大典,修先世之廢道,著當今之新知。

又,古文維基大典,以其從古,多有異於外文,宜先閱典章凡例章法,以求壹道。

如有垂詢賜教,請至會館燕語如故,亦無不可。 --KOS-MOS 04:06, 1 十二月 2006 (UTC)

君安好,大典不容白話,請見諒焉。蓋訓民正音一文,可正者,余已盡力,餘者悉非余所曉,無以正也。君所書,誠非文言,留之無益於大典、無益於君、無益於讀者,是故不可苟存。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屬文之人,當盡善其文,他人之助,可望而不可求,君所言正誤,誠為空言,因全文均為白話,余已盡力而正,而君漠視之,盡復誤本,此誠不妥,望勿復為,謝焉。--孔明居士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日 (六) 一六時三五分 (UTC)回覆

又,上方之言,或有得罪,萬望見諒。我等同為維基人,自當以維基之利為先。蓋維基分立諸山,低地德文之文,尚不可入於德文維基之內,大典同此理。余閱白話維基之《訓民正音》一文,尚屬殘章,君既深明諺文,當可屬文彼方,此有益於君,亦有益於維基,當為上策,望能再思,謝焉。--孔明居士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日 (六) 一八時二八分 (UTC)回覆

子治大典,巡行處處,刪所不正,拾所不備。其篤志非我之所能爲。然及子再改訓民正音,我不敢不執筆。
一,我曾學燕京俚言,而久止習旣多忘。欲辯已不能言,唯拙書古文耳。今子言我記“白話”。 此東夷已忘華語,安能記“白話”哉?
於是今見子之文章,有“文言”・“白話”之辭。海東愚矇,未知古文有此語。“文言”或有,而異其義。吾惟,“文言”宜用“古文”,“白話” 當用 “俚言、俗語、諺語”等。疑是惡俚語者却用之,見譏俗言者反不用之。
一,且子改句,恊古文之體耶?子刪吾字句革爲或“若鄭麟趾、若崔恒、若朴彭年、若申叔舟、若成三問、若姜希顔、若李塏、若李善老”,或“ 訓民正音三分字音,曰初聲、曰中聲、曰終聲”之類。我原述非俚言,而子敢改之。蓋子有不是之意。然吾東國蒙稚,而不知子敍何以宜於文,我述何以不叶古文。吾未曾見如此多並用若字曰字之美文。庶夫子爲東國野夫揭其典、諭其由、窮其理。竹庵白。--竹庵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二) 〇三時三三分 (UTC)回覆

白話文言之辭,蓋為當世所不能免,故從之。古文自有屬文之法,成文之思,此悉有異白話。但觀君文,以「歷史」一段言之,蓋白話直譯矣。

「朝鮮自古用漢字,其中華之字而難記朝鮮之語音。且朝鮮之民不易習漢字。於是世宗命諸臣制朝鮮之文字。文字成於世宗二十五年(卽公元一四四三年),名曰訓民正音,世宗二十八年九月上澣作解例。解例久散佚,而公元一九四零年現於慶尙北道安東郡臥龍面周下洞。初二張缺失。是今韓國國寶七十號也。」

斯文筆也,蓋民國之世方有,殊非古文,或可云新文體(按︰梁啟超語),余遂修之。

又,述韓語音韻之段,亦復如是,所思所想,咸同白話,若「ㆍㅡㅗㅜㅛㅠ附書初聲之右,ㅣㅏㅓㅑㅕ附書初聲之下。凡字必合而成音,初中終三聲合而成字。然終聲解曰,ㅇ聲淡而虛,不必用於終,而中聲可得成音。

平上去入之聲,加點於字之左。俗稱曰聲調,而其體與中華之四聲不同,却與日本語相似。」

「與某事不同,卻與某事相似」,誠罕見乎古文焉。--孔明居士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二) 〇四時一〇分 (UTC)回覆

余修訓民正音一文,所為者,大典也,非仇君也,望所議之事,悉止於文,以利大典,免生無謂之爭,謝焉。故請議於,以集思廣益,求善此文。--孔明居士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二) 〇四時一一分 (UTC)回覆

ㆍㅡㅗㅜㅛㅠ附書初聲之右,ㅣㅏㅓㅑㅕ附書初聲之下。凡字必合而成音,初中終三聲合而成字」、「聲淡而虛,不必用於終,而中聲可得成音」之兩句,皆引訓民正音解例,而無一字改竄。嘗朝鮮有科擧,文臣博讀萬書,通曉周漢文章,無論唐宋。訓民正音解例,其述據古典,其敍倣古文。今子以爲俗言。槿域文臣,敍俗言於文邪?
前漢書註、史記註並數有「與此不同」之句。古之撰者,以俚言耶?朱子語類云「與此相似」。昔之著者,將俗語邪?又訓民正音解例云「雖在牙而與相似」。鷄林文人,用俚語於文歟?
上諸句悉據古,無有俗言。子之說,難容之。竹庵白。--竹庵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二) 一一時〇八分 (UTC)回覆

文所不足者,略說之部而已。若只引序及目錄,則不如不引。蓋此泰半言明於首段。及後表列處,我以為宜去表,改以文成。今僅列其字,實未明造字之法也。

又,若有直引其書者,宜注明於後。吾人未及廣覽天下典籍也。--阮薰華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二) 一二時二九分 (UTC)回覆

言多無益,余已復於君本,然用字遣詞,有所易焉,望能取直於中,息此紛爭,前若有得罪,誠歉也哉,萬望見諒。--孔明居士 二〇〇八年二月五日 (二) 一二時四七分 (UTC)回覆

謝匹夫闕禮,固無相諍意。但有所難肯,欲質其情耳。
夫文章之妙者,簡而要也,句格之弊者,省而粗也。東夷擬華夏,其筆不及中原文士。刪修吾病癖,便是所求也。然而,改不須改,若屋下重架屋。剔不可剔,猶珠璣變爲石。雖東國鄙夫暗昧,才辯似乳臭童,少讀文書,得其楨榦。雖海東野人蒙鈍,識鑒如井底蛙,且學聲韻,知其梗槩。我來維基,敍說無虛言,唯有語病而已。吾欲除病,不欲捨實。希子等斟酌此意,糾吾謬,繩吾違。重謝非禮,以將擱筆。竹庵白。--竹庵 二〇〇八年二月六日 (三) 〇四時一一分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