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損齋
112.38.28.235之作(欲言之,可至)為Davidzdh之本耳
無編輯摘要
第一九行:
|均有 = 二萬九千八百美元
|干支 = 壬辰
}}'''意大利'''者,南[[歐羅巴洲]]之國也。北臨[[法國]],[[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焉。都[[羅馬]]也。
}}
 
'''意大利'''者,南[[歐羅巴洲]]之國也。北臨[[法國]],[[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焉。都[[羅馬]]也。
== 章 ==
  [[null 藏]] 
* [[義大利#.E5.8F.B2|一史]]
* [[義大利#.E5.9C.B0.E7.90.86|二地理]]
* [[義大利#.E8.A1.8C.E6.94.BF|三行政]]
* [[義大利#.E6.B0.91.E4.BF.97|四民俗]]
* [[義大利#.E6.93.9A|五據]]
 
== 史 ==
初,[[希臘]]嘗曾殖民於意大利南方之地,稱大希臘,立城邦數十,如[[他林頓]][[敘拉古]]等,俱盛極一時。[[古羅馬|羅馬]]建國於公元前六世紀,初僅為一小邑矣。然爾後敗[[拉丁同盟]][[伊特拉斯坎]],復敗義大利南之土著並大希臘諸邦,獨佔義大利半島。至此國勢日盛。先後敗[[迦太基]]、[[馬其頓]]、[[敘利亞]]等,雄霸[[地中海]]之地。至敗敘利亞之時,國跨[[亞洲|亞]]、[[非洲|非]]、[[歐洲|歐]]三洲,西方之國,望塵莫及,莫能匹之。
 
公元前五十八年,羅馬總督[[凱撒]]征[[高盧]],大敗之,併其地。復襲[[日耳曼]]、[[不列顛]]諸地。後[[屋大維]]改[[共和]]國之制,創[[元首制]],雖未稱帝,實無異矣。史稱[[羅馬帝國]]。傳至[[五賢帝]]之時,其國盛極,四海昇平。然盛極必衰,五賢帝崩後,外憂內患,其國幾亡,是為三世紀之危。傳至[[戴安里先]],國分[[東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西]],各立兩帝,欲改國之弊,稱[[四帝共治]]。西羅馬帝國都[[米蘭]],猶以義大利本島為國治之本。然東西兩羅馬帝國,不能同心合力,乃至蠻族犯界,西羅馬帝國終為[[哥德]]人所亡。
 
西羅馬帝國亡後,意大利為諸蠻族所據,相繼建國,東羅馬帝國嘗復意大利本土,然其國贏弱,力不能逮,意大利得而復失。至[[中世紀]],戰禍不息,其國分數邦,[[那不勒斯]]、[[西西里]]、[[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教皇國]]等俱各據一方,終不得一統。[[文藝復興]]亦始於意大利,[[但丁]][[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俱生於此地,堪為人傑地靈。
 
至十五世紀,外國相繼侵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奧地利]]諸國先後立足於義國諸邦,奧地利之治甚佳,故其地反為昌盛。拿破崙戰爭之時,[[拿破崙]]自稱義大利之王,屢與奧地利等諸國戰於義大利之土。
 
義大利雖分裂多時,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勢也。至十九世紀,[[撒丁王國]]屢戰於奧地利並義大利諸邦,獨立戰爭有三,先後得法國、[[普魯士]]之助,終敗奧地利,統一義大利本島,立義大利王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次世界大戰]],雖為[[三國同盟]]之國,然義人既定國內之事,欲壯其羽翼,一統其族,取其國北操意大利語之地,而此地為[[奧匈帝國|奧匈]]所據,故義人多不欲盟於奧匈。戰之初,義大利以三國同盟乃防守之約,而奧匈先攻而言中立。後協約諸國許以[[達爾馬提亞]]之地,義大利乃擊奧匈。至協約國勝,義國因[[美國]]之干,不能得前[[英國|英]]法所許之地。遂忿然而退[[巴黎和會]],軍民皆以為協約國所叛。
 
戰後,[[法西斯]]當權。[[墨索里尼]]號召法西斯民眾“進軍羅馬”,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不得已,乃任其為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與[[法國|<u>德国</u>]]為盟,是為軸心國,侵[[阿爾巴尼亞]]、法国之南、希臘、[[北非]]諸地。後德意聯軍敗英美法於北非,乘勢渡地中海已登英倫本土,王乃降軸心國。
 
二次大戰以後,國民表決,改制共和,國王[[翁貝托二世]]退位。得美国之助,其經濟漸興。
 
== 地理 ==
其國形如靴,三面環[[地中海]],一面臨[[阿爾卑斯山]]。國內有小國二,曰[[聖馬力諾]]、曰[[梵帝崗]]。地產豐厚,物力十全。四遠之人輻輳於此。舊有一千一百六十六郡,最大者曰[[羅馬]]。古為總王之都,歐羅巴諸國皆臣服焉。地有大渠,穿出城外,百里以入於海。四方商舶悉輸珍寶駢集是渠。羅馬城奇觀甚多,有高大渾全石柱,外周鏤古王形像,故事爛然可觀。內則空虛可容數人。登隮上下如塔。城中有大山曰瑪山。人煙稠密,苦無泉。造一高梁長六十里,梁上立溝,接遠山之水。如通流河。有水泉其味與乳無異。
 
西北為[[威尼斯]],建海中。有一木為樁,入水千年不朽。其上鋪石,造屋備極精美,城內街衢俱是海,兩傍可通陸行,城中有艘二萬。又有橋梁,極闊。上列三街,俱有民居。不異城市,其高可下度風帆。國中精於造舟,預庀物料,一舟指顧可成。造[[玻璃]]極佳,甲於天下。有勿里諾湖在山巔,從石峽瀉下,聲如迅雷,聞五十里。又有沸泉、溫泉。
 
其南為[[拿波里]]地,極豐厚,有火山,晝夜出火,爆石彈射他方至百里外。後移一聖人遺蛻至本國,其害遂息。又地名哥生濟亞,有兩河:一河濯髮則黃,濯絲則白;一河濯絲髮皆黑。外有博樂業城。比薩塔直聳,此則斜倚若傾,今歷數百年未壞,直聳者反將頹。又有城,名[[把都亞]],中有公堂,縱二百步,橫六十步。上為樓鉛瓦,中間無一柱。又把兒瑪一堂,廣可馳馬,亦無一柱,惟以梁如人字,相倚尋丈,至盈尺皆然。從拿波里至左里城石山相隔。又有地出火,四周皆小山。山洞甚多。入內可療病。各主一疾。如欲汗者,入某洞則汗至;欲除濕者,入某洞則濕去。
 
其國名島有二:一曰[[西西里]],地極富庶,亦有大山噴火。山四周多草木,積雪不消,常成晶石,沸泉如醋,物入便黑。國人最慧,善談論。最精天文,造日晷法自此地始。有巧工德大祿者,造百鳥能飛,即微如蠅蟲亦能飛。更有天文帥名[[亞基米德]]。傍近有[[薩丁島]],不生毒物,蛇蝎等皆不螫人,毒物自外至,輒死。
 
== 行政 ==
意大利行內閣共和制,議會行兩院制,曰[[參議院]]、曰[[眾議院]]。兩院議員俱為國民所擇。以[[總統]]為國之首,七年一易;總統任能人為[[總理]],總理復任各部之長。
 
國分大區二十,其五為自治區。區下設省、市。計有省一百一十,市政府八千一百又三。
 
== 民俗 ==
其國民多生活安康,國中男女平等,社稷安定,然常有[[黑手黨]]行惡作亂。以四月二十五日為解放日,六月二日為共和國日。以[[義大利語|意大利語]]為官語,然其地方方言頗多。國民多奉[[羅馬天主教]]。重禮節,尤以進膳之禮為最。
 
其國歷史久遠,遺跡甚多,皆壯麗宏偉,雲遊天下之客,莫不慕名而至。國中佳餚甚多,[[薄餅]][[義大利粉|意大利粉]]等俱名傳天下。國人多好足球,[[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聞名天下。其國家足球隊屢奪[[世界盃]][[歐洲國家杯]]之冠。
 
文藝復興始於義大利,國中建築、文化、藝術、文學、科學等諸門,俱可謂天下之最也。阿基米德、但丁、[[伽利略]]、達芬奇等俱生於意大利。
 
== 據 ==
* [[明]][[南懷仁]][[坤輿圖說]]》·意大里亞 {{歐洲}}
{{歐洲}}
[[Category:意大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