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損齋
無編輯摘要
損齋
無編輯摘要
第三行:
耀邦自幼好學,中學密入共青團,民國廿二年轉黨,亦入工農紅軍,官至紅三軍之五師十三團之黨總支書記。逢抗日,任抗日軍政大學之政治部副主任、一大隊黨總支書記、政治委員。廿七年任抗大一分校之政治部主任。次年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之組織部副部長。逢第二次國共內戰,耀邦督晉察冀邊區。及成都之役,耀邦拜中共川北區委員會之黨委書記、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川北軍區政委、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其職多為宣傳中共政策,穩定政局,並大膽採用黨外民主人士。耀邦廣交工商界人士,積極促經濟。民仰其德,其地亦政通人和。
 
中共建政之初,耀邦留于川北,任中共川北區黨委書記、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川北軍區政委、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圓二年入京,任共青團中央之書記處書籍。圓四年遷陝西,任第一書記,為地方大員。
 
逢文革劫難,受批鬥,失職務。復職于進五年,調中國科學院,任副院長。至文革止,復重用。進七年任中央黨校之常務副校長,同年,拜中組部部長,主持撥亂反正,深得人心。民傳唱曰「受了苦,找中組部;有冤枉,找胡耀邦」。次年,逢十一屆三中全會,增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亦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之一。華國鋒被罷,耀邦敘中共中央主席。次年遷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政治局之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