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第七行:
[[一一六四年|二年]],金兵復至,上悔不用允文言。[[陳俊卿]]亦薦允文堪大用,除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一一六五年|乾道元年]],拜[[參知政事]]。會[[錢端禮]]受[[李宏]]玉帶,事連允文,為御史[[章服]]所論,罷政,奉祠西歸。[[一一六七年|三年]],召至闕,除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即拜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宣撫使,尋詔依舊知樞密院事。歸蜀一月,召至闕,不數月復使蜀。
 
[[一一六九年|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一一七一年|七年]],上以僕射名不正,改為左、右丞相。[[一一七二年|八年]],授允文特進、左丞相,允文力求去,授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一一七四年|淳熙元年]]薨,年六十五。贈太傅,忠肅。
 
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致身台閣,晚際時艱,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嘗注《唐書》、《五代史》,藏於家。有詩文十捲,《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行於世。允文子三人,虞公亮、虞公著、虞杭孫。孫八人,皆好修,唯虞剛簡最知名,[[嘉定]]中,召不至,終利路提點刑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