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訂名詞館」:各本之異

[初定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勝爲士
無編輯摘要
勝爲士
第一四行:
道光開埠,[[新教]]徒來華甚殷,亦傳學術。[[馬禮遜]]、[[麥斯都]]等造[[英華字典]],兼介中西文法。華官[[林則徐]]、[[魏源]]編《[[四洲誌]]》、《[[海國圖誌]]》,謀開眼世界。嗣[[同光新政]],[[同文館]]及[[製造局翻譯館]]立,遣宣教士偕國儒合譯西書。一時,[[傅蘭雅]]、[[偉烈亞力]]之格致,[[丁偉良]]之《[[萬國公法]]》,李善蘭《[[幾何原本續]]》,[[徐壽]]《[[植物學]]》及《[[化學鑒原]]》飆出。然各譯支離,名相歧惑,索解於此者,不可轉喻於彼。來華教士,乃集[[益智書會]]於上海,修《金石中西名目表》及《汽機中西名目表》,十年之間,又成《協定化學名目》與《術語辭匯》,蘄合一式焉。然非官出,所行不遠。
 
洎[[甲午之役|甲午之敗]],華人爭法日本,遊學、譯東籍以還者甚眾。而[[戊戌變法|戊戌以來]],士大夫主更張者,悟道器之不可偏侍,始有[[嚴復]]譯《[[天演論]]》、《[[群學肄言]]》西學第一流人物[[林紓]]者,譯《[[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等,以稗史傳西說,亦輓近[[新文學]]之始基。爾時,東學勢囂,粹語難得。而[[嚴譯]]、[[東譯]]之爭,最暮世一大公案。其譯語紛淆,自不待言,而東名稗販,更失雅馴,時儒恒怨之。[[光緒二十八年]],[[京師大學堂]]設文典處,審音辨字,作凡例,列定表,編英、法、俄、德、日五語字典,欲釐定混一,然終無濟。
 
迨[[新學制]]興,張之洞官學部,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欲戒襲外國名物字,以存國文瑞士之風。學部乃撰《[[物理學語彙]]》、《[[化學語彙]]》,為之根底。會[[預備立憲|仿行立憲]],將修教本及國民必讀,見坊間之譯述,方言訛語,名詞雜列,無復抉擇。故謂劃一名謂之事,不可一日緩。[[宣統元年]],從洋教習[[蘇慧廉]]議,學部上《分年籌備事宜折並單》,計編定各學科中外名詞對照表,明年續編詞典。遂命嚴復充學部丞參上行走,主務纂政,揀請碩儒,籌劃編訂名詞館。其道在統一文典、昭示來茲,蓋謂新語者,邪說暴行所由來也,生心害政,詖遁邪淫,必正士風以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