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各本之異

[初定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夏侯韜
無編輯摘要
夏侯韜
據樹人吶喊自序言其父用藥,經霜三年的甘蔗等,確屬異也。
第二行:
'''周樹人''',字'''豫才''',本名'''樟壽''',字'''豫山''',以筆名'''魯迅'''名世。[[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七年]]生,[[浙江]][[紹興]]人。其先出[[趙宋|宋]]大儒[[周敦頤]]。祖福清,[[一八七一年|同治十年]][[進士]]。福清生伯宜,伯宜生三子,樟壽居長,次曰[[周作人|櫆壽]],次曰[[周建人|松壽]],伯仲俱有文名。
 
[[一八九三年|光緒十九年]],福清[[周福清弊案|科舉弊案]]獲罪,定[[斬監候]]。縲絏八年,家人耗巨金得免。未幾,伯宜病歿,家道由是中落。[[一八九八年|二十四年]],樟壽入學[[江南水師學堂]],改名樹人,旋轉[[江南陸師學堂|江南陸師]][[礦路鐵路學堂]],[[一九零一年|二十七年]]學成。
 
越明年,留學[[日本|東瀛]]。於[[東京弘文學院]]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西洋醫術]],蓋因伯宜病時,醫者用藥,而疑[[中醫|歧黃]]皆騙術也。其間,觀[[日俄戰爭]]之[[幻燈片]],悟國人心愚甚於體弱。欲強國,則醫體不及醫心,乃棄醫從文。
 
[[一九零六年|三十二年]],奉母命回國完婚,妻朱氏。旋又赴日,[[一九零八年|宣統元年]]返國。
第一〇行: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蔡元培]]舉樹人為教育部僉事。[[一九一八年|七年]],以筆名魯迅著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諷封建舊制,或曰今世白話文之祖也。
 
[[一九二六年|十五年]],[[章士釗]]以樹人蠱惑師生,不堪任事,黜其職。訴至有司,案驗乏據,當復職。判文既下,而樹人不欲歸,掛冠辭焉。以贊學生運動見緝,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
 
翌年春,轉赴[[廣州]],有[[許廣平|許氏女]],慕其才華,遂私之。十月,遷居[[上海]]租界,往來多騷客,好諷議國事。又嘗群集成會,砭斥時弊,並力倡[[新文化運動]],以樹人為魁首。
第一八行:
[[一九五六年|四十五年]]、公元[[一九五六年]],遷葬[[虹口公園]]。
 
子[[周海嬰|海嬰]],中共贈[[政協]]委員。海嬰子[[周令飛|令飛]],今居[[臺灣]],亦屬文。
 
又,樹人著論頗豐,小說、散文皆有建樹。有《魯迅全集》傳世。世評不一,[[中國共產黨|中共]]建國後,諡贈甚高;民國居[[臺灣|臺]],屢加貶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