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假名」:各本之異

[初定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S7w4j9
無編輯摘要
阿拉伯數字 簡化字
第二三七行:
 
自九世紀後半,平假名用乎歌文表記,現於公文者,初見於[[醍醐天皇]]時,[[延喜]]五年[[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書文兩序,漢文者,真名序也,假名序者,書以假名也。又,[[承平]]五年,[[紀貫之]]著《[[土佐日記]]》,貫之自筆本卷尾爲[[藤原定家]]臨摹,傳之後人,當時字體,猶同後世,平假名之形,幾近確耳。天曆五年,《醍醐寺五重塔天井板落書》成,片假名所記和歌一節,換書平假名,今人考之,其時平假名完全獨立,自成文字。此外,「平假名」之名,十六世紀以降方見,此爲分別片假名,「普通假名」之意也。
 
[[山梨縣]]有[[遺蹟]],於[[鹽山市|甲州市鹽山下於曾]],二零一六年出土[[皿]]狀[[土器]],於十世紀半葉燒成,上記和歌,全刻以平假名,可知[[國司]]官人赴任,假字次第傳播諸地方<ref>[http://www.sankei.com/life/news/170827/lif1708270031-n1.html 平安和歌刻む土器出土 全国初 平仮名確立の時期裏付け 山梨・甲州ケカチ遺跡]</ref>。
 
[[明治時代]]前,平假名形樣未定,書形不確,形態各異,用字不定。明治時,施行學制,始定字形,以爲準字。外者,舊式字形呼謂[[變體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