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假名」: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S7w4j9
無編輯摘要
S7w4j9
無編輯摘要
第二三六行:
此借字省文草書,平假名前身也,呼之'''草假名'''。[[宇多天皇]][[宸翰]]者,《周易抄》也,[[寬平]]九年書,訓注以草假名,傍訓以[[片假名]],此遣字之別,以此窺之,其時平假名獨立字體,人漸以爲意。
 
自九世紀後半,平假名用乎歌文表記,現於公文者,初見於[[醍醐天皇]]時,[[延喜]]五年[[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書文兩序,漢文者,真名序也,假名序者,書以假名也。又,[[承平]]五年,[[紀貫之]]著《[[土佐日記]]》,貫之自筆本卷尾爲[[藤原定家]]臨摹,傳之後人,當時字體,猶同後世,平假名之形,幾近確耳。天曆五年,《醍醐寺五重塔天井板落書》成,片假名所記和歌一節,換書平假名,今人考之,其時平假名完全獨立,自成文字。此外,「平假名」之名,十六世紀以降方現,此爲分別片假名,「普通假名」之意也
 
[[明治時代]]前,平假名形樣未定,書形不確,形態各異,用字不定。明治時,施行學制,始定字形,以爲準字。外者,舊式字形呼謂[[變體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