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第一行:
[[Image:Three Kingdoms of Korea Map-zh-classical.png|thumb|right|公元五世紀初之新羅]]
'''新羅'''([[韓國語]]︰신라),[[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橫千里,縱三千里,東距長人,東南[[日本]],西[[百濟]],南瀕海,北[[高句麗]]。而王居[[金城]],環八里,衛兵三千人。謂城為侵牟羅,邑在內曰啄評,外曰邑勒。未一[[朝鮮]]時,有啄評六,邑勒五十二。
 
朝服尚白,好祠山神。八月望日,大宴賚官吏,射。其建官,以親屬為上,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兄弟女、姑、姨、從姊妹,皆聘為妻。王族為第一骨,妻亦其族,生子皆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雖娶,常為妾媵。官有宰相、侍中、司農卿、太府令,凡十有七等,第二骨得為之。事必與眾議,號和白,一人異則罷。[[宰相]]家不絕祿,奴僮三千人,甲兵牛馬豬稱之。畜牧海中山,須食乃射。息穀米於人,償不滿,庸為奴婢。
第八行:
其國連山數十里,有峽,固以鐵闔,號關門,新羅常屯弩士數千守之。初,百濟伐高句麗,來請救,悉兵往破之,自是相攻不置。後獲百濟王殺之,滋結怨。
 
[[六六零年|顯慶五年]],百濟、高句麗、[[靺鞨]]共伐取其三十城。遣使大唐請救,[[唐高宗|高宗]]命[[蘇定方]]討之,以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遂得救,而百濟亡。後數年,唐遣[[李勣]]、[[薛仁貴]]出師,亡高句麗,俄而退還,新羅略得其地,[[朝鮮]]遂一。
 
是時中外寧謐,民物阜成,然盛極而衰。自是群盜蝟起,[[弓裔]]叛北,原[[甄萱]]據完山,生民塗炭疆宇。國亡無日,其王猶且荒淫,遊佚晏然,自肆鮑石之樂。後萱兵奄至,君臣被戮,宮闈見辱。國雖苟存,然天命已去,人心已離。僅守成一州之地,生聚圖存。至末王[[敬順王]],終臣[[高麗]],遂亡。計有安宗朴氏十王,[[昔氏]]八王,金氏三十七王,合五十五王,共九百九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