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ScoripoLee
無編輯摘要
Ooyamanobutatu
無編輯摘要
第一七行:
'''南陽市'''乃[[河南省|河南]]西南之大邑,簡謂'''宛''',亦稱「南都」。環宛皆山,氣候宜人。宛邑置於[[東經]]百十度之右,[[北緯]]卅度余二居其上。群山環之,是以謂之「碗」也。[[伏牛山|伏牛]]北臥,[[漢水]]南依,南陽謂之呼也。方圓三百里,山丘均佔三分有一,良田千萬[[畝]],人口千萬餘,[[河南省|河南]]之大城也。
南陽地乃三江源也,[[淮河]]東流[[桐柏]],[[唐白河]]南注[[漢水]],[[南召]]北亦數[[黃河]],[[丹江口]]更為[[南水北調]]之源頭。山九架落宛中,名謂:[[豐山]]、[[隱山]]、[[蒲山]]、[[獨山]]、[[羊磨山]]、[[紫山]]、[[遮山]]、[[塔子山]]宛城之北十里有一孤山,名曰[[獨山]],美[[玉]]蘊含其中,更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有戲劇曰宛梆,[[豫劇]]一支,鼎盛於[[明]][[清]],延續至今,未嘗衰也。南陽人皆以[[麵]]為主食,晨昏喝湯,當午吃麵,饃菜相配。今有[荊[[楚]]故都[[龍城]][[丹陽]]在宛西淅川,下寺存[[春秋]]楚墓群,南召更有[[楚長城]]遺址。至漢,達鼎盛,南陽「四聖」有三皆出於此朝,今有「智聖」[[諸葛亮]][[南陽武侯祠|武侯祠]]、「科聖」[[張衡]][[張衡墓|墓祠]]、「醫聖」[[張仲景]][[醫聖祠]]。漢韻之精華乃漢石刻畫,存于[[漢畫舘]]中。三顧茅廬之[[南陽武侯祠|諸葛草盧]]([[南陽武侯祠]],與[[襄陽]]爭議),火燒[[新野]]博望坡遺址,[[諸葛亮]]劉備[[新野]]論政之漢議事臺,關公拴馬之[[漢桑城]],[[劉禪]]生地太子閣。
 
== 沿革 ==
[[夏朝|夏]]初,鄧為[[禹]]都。古謂「申呂之國」,[[商]][[周]]之年含[[申]]、[[鄧]]、[[謝]]諸國。戰國末為[[秦]]所據。[[前二七二年|秦昭王三十五年]],設[[南陽郡]]。前[[漢]]置南陽郡,轄境自[[河南省|河南]]熊耳山以南至[[湖北省|湖北]]大湖山以北。後漢謂之「南都」,當是時乃第二大都。公元一九四八年[[國軍]]敗離宛邑,中原[[紅軍]]得南陽。一九九四年撤地設市,南陽大城之雛形具備。
 
== 政區 ==
[[File:Administrative_Division_Nanyang.png|thumb|廈門市行政區劃圖]]
宛市下轄一市二區十縣百餘
鄉鎮。
第三五行 ⟶ 第三八行:
*[[南召]]:[[石人山]]南麓重鎮。
*[[新野]]:南陽、[[襄樊|襄陽]]間之要道。[[三國]]時,曾火燒新野。今留有漢議事臺、漢桑城。
 
=== 交通 ===
洛湛、寧西二線交於宛邑,皆為中國「八縱八橫」之要道。洛湛鐵路貫穿南北,北起[[洛陽]],南經[[襄陽]],直止兩廣。寧西鐵路縱橫東西,東起[[南京]],西至[[西安]]。
第四一行 ⟶ 第四五行:
國道、省道、高速公路三網交錯互通,是使南陽集聚通驛之便也。高速公路更為宛城騰飛之力,通[[鄭州]]、聯[[洛陽]]、牽[[上海]]、至[[西安]]、達[[襄陽]],至公元二〇一〇年,高速公路通車程將至七百[[公里]]。
城東有[[姜營機場]],直飛[[北京|京]]、[[上海|滬]]、[[廣州|穗]]、[[深圳|深]]、[[桂林|桂]]等都會。
 
=== 大學 ===
*[[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