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各本之異

[初定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Itsmine
Itsmine
第一七四行:
 
=== 末葉 ===
末葉清季,國土藩屬迭喪。計有[[越南]],讓予[[法蘭西]];[[緬甸]]、[[尼泊爾|廓爾喀]]、[[錫金|哲孟雄]]、[[不丹]]等,陷於英吉利,[[西藏]]亦為英人染指。法、英亦各強租[[廣州灣]]、[[威海衛]]暨[[香港]][[新界]]。[[外蒙古]]、[[外東北滿州]]、西北並[[旅順]]、[[大連]]、[[東清鐵路]]等,入[[俄羅斯]]掌中,惟[[左宗棠]]平回亂,新疆建省,清廷遂得保。[[膠州灣]]為[[德意志]]強佔。[[日本]]既得[[琉球國|琉球]],至[[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甲午戰]]敗,馬關訂[[馬關條約|約]],終奪[[朝鮮國|朝鮮]]、[[臺灣]]、[[澎湖]]並[[遼東半島|遼東]]{{noteTag|name=日俄|1=同年,[[俄羅斯帝國|俄]]、德、法三國逼[[日本|日]]還遼,惟[[日俄戰爭|俄事日而敗績]],[[一九〇五年|光緒三十一年]],日本終得[[旅順]]、[[大連]]並[[南滿鐵路]]。}}諸地。昔日蕞爾小國,蓋因[[明治維新]],政令、兵事為之一新,遂得以自強,且敗天朝焉。列強各有所得,欲分中國以保其利,惟[[美利堅]]力主[[門戶開放政策|門戶開放]],清遂得免瓜分之禍,然中國亦淪為半殖民地,任列強所魚肉
 
初,穆宗立,[[辛酉政變]]起,朝政遂歸[[孝貞顯皇后|孝貞]][[孝欽顯皇后|孝欽]]二后,尊為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行[[垂簾聽政]];孝貞皇后既崩,朝臣悉聽命慈禧太后矣。甲午敗績,[[康有為]]、[[梁啟超]]等士子[[公車上書|上書]]德宗,計議[[戊戌維新|維新]],行[[君主立憲]]以圖強。新政百日,[[戊戌政變|政變]]起,太后盡廢新法]],誅[[戊戌六君子|六君子]]。至此,有識之民,皆思[[革命]],欲行共和,以伸國權矣。
 
[[一九〇〇年|庚子]]之秋,[[義和團]]事起,清廷合之排外,致[[八國聯軍]]入侵,陷京師,太后、德宗西狩。清廷不得已,訂[[辛丑和約]],賠四萬萬五千萬兩,國計民生,陷於絕境,變法之聲,不絕於耳。清廷既患革命,終允立憲以應民情。惟所立內閣,滿人掌者過半,漢民忿懣愈加。時,南方[[孫文]]屢興革命,各省諮議局、江南[[新軍]],多思革命以救國。[[一九一一年|辛亥年]],革命黨人揭竿[[武昌]],江南、嶺南、雲貴等地,紛紛響應,二十二省,獨者十七,皆使代表赴武昌南京,舉孫文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民國]]遂立,都[[南京]],以西元[[一九一二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民國與清廷無奈,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使清帝退盡掌機要則奉以平革命。惟世凱陰使民國,立協議,逼宮清室,以換臨時大總統之位世凱既迫[[隆裕太后]]詔退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南方清帝遜位,民國總統世凱,都[[北京]]祚遂,僅餘[[遜。惟小朝廷]]室尊號、耗用等受民國按[[清室優待條件|條款]]供給矣所予留
 
== 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