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各本之異

[底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Davidzdh
鏈接
行動版應用程式編輯
Davidzdh
流窜
掌中纂 行動版應用程式編輯
第五行:
傳天地剖判,神世七代,陰陽二神<sub>伊邪那岐,伊邪那美</sub>,賦歌天浮橋。人道初立,民淳俗簡,質樸無華,斯文未作,章句不定,歌謠傳薪,惟恃口耳。至素盞鳴尊<sub>[[天照大御神]]同母弟也</sub>之遁逃出雲,斬殺八歧大蛇,乃始有卅一之詠,反歌之作也。
 
飛鳥奈良之世,華風漸染,漢籍興盛,文字既立,乃旁求全國,採風集雅,搜零輯散,編纂[[萬葉集|《萬葉集》]]。然[[假名]]未創,惟以真名書記。大津皇子,注心外典,作賦吟[[近體詩|詩]],才子賢士,莫不繼塵,民氣一旦改,則和歌以日衰矣。
 
至於[[黃巢]]蜂起,[[唐|唐土]]圮裂,[[中原]]板蕩,皇綱解紐,王道陵遲。[[日本]]遂止遣唐,邦風漸甦。歌人輩出,貴胄瑣族,往往競歌於府邸,是謂歌合。平安中葉,假名既創,[[天皇]]欲網羅古今歌詠,乃敕令編譔歌集,時歷多朝,有《古今和歌集》、《後譔和歌集》、《拾遺和歌集》,是三者,合稱三代集。至[[平安時代|平安]]末,又有《後拾遺和歌集》、《金葉和歌集》、《詞花和歌集》、《千載和歌集》等,與中世之《新古今和歌集》統稱八代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