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各本之異

[初定本][初定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損齋
新文「'''尊王攘夷''',之舊政也。桓王大會諸侯而伐,楚畏服。公羊傳謂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王者事也。後世總而言之……」
 
損齋
無編輯摘要
第一行:
'''尊王攘夷''',[[姜齊|齊]]之舊政也。桓王大會諸侯而伐[[楚]],楚畏服。公羊傳謂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王者事也。後世總而言之,謂曰尊王攘夷。王,初謂[[周]]天子也。日本江戶之季,宋學大盛。歐羅巴、美利堅諸國矜力威日本。[[水戶藩]]士人唱尊王之論。及[[清]]師敗績於[[英國|英]],割[[香港]]而與之。東亞嘩然。攘夷之聲遂起。大老井伊直弼會美利堅國使,盟。約通商。人多怨之。異議四起。幕府乃繫之獄,刑死者眾。是為[[安政大獄]]。[[薩摩藩|薩摩島津氏]]、[[長州藩|長州毛利氏]]與泰西諸國戰。大敗。二氏因棄攘夷之心而興強國之願。蓋其國羸弱無以攘夷也。遂革其舊政以泰西之術。唱開國之政。卒亡德川氏之幕府而還政於天皇。是為[[倒幕]]而尊王也。[[明治維新]],其所由者,尊王攘夷也。
 
== 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