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本之異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Assisass
Assisass
第四六行:
 
===三國同盟、租借法案===
因美利堅助英國,又禁運資材予日本,德、義、日訂[[三國同盟條約]],以警美國,時一九四〇年[[九月廿七日]]也。'''柏林-羅馬-東京軸心''',至此定;嗣後,[[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獨立國|克羅地亞]]俱入盟。一九四一年三月,美始行租借案,襄助英吉利,四月納中華民國,以抗德、日。然美國仍稱中立,以避戰火。
 
==烽火天下==
第九五行: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中、日戰於[[常德]]。翌年三月,日本圍英吉利於英帕爾、科西瑪;至五月,日軍折損極重,英師乘勢反擊,七月日師終不敵,敗回緬甸。十月,中、美聯師攻日本於滇西、緬北;至年末,圍日師於密支那,翌年八月奪密支那。[[一九四四年]]四月,日本進兵豫、湘、桂,曰[[豫湘桂會戰|一號作戰]],至六月已奪河南,復進兵[[長沙]]、[[衡陽]],國軍與之俱。
 
[[File:Orel43.jpg|thumb|left|庫爾斯克會戰,蘇聯步軍隨T-34坦克推進|319x319px]]
 
===東歐羅巴===
一九四三年春夏,東線無戰事,唯戰雲密布。七月五日,德意志大舉[[庫爾斯克會戰|出師自庫爾斯克區]];唯盟軍侵[[西西里]]於七月九日,希特勒屢干戰局,蘇軍固守,以計誘殲敵,德師戰一週,終無功而退。十二日,蘇軍反攻;八月,起兵自[[斯摩棱斯克戰役 (1943年)|斯摩棱斯克]]、[[下第聶伯河攻勢|第聶伯河]]。德師敗績,固守之計告破,蘇方士氣大振。
 
年末,蘇軍攻德師於列寧格勒,時列城之圍,歷二載有餘;翌年一月,終解其圍。蘇軍又逐德意北方集團軍於波羅的海區。五月下旬,復克里米亞於烏克蘭,軸心國聯師潰退。蘇聯兵臨羅馬尼亞,方為敵聯師所拒。
 
[[File:Cairo_conference.jpg|thumb|300px|開羅會議,蔣中正、羅斯福、邱吉爾合照]]
第一一五行:
[[File:Normandy7.jpg|thumb|left|300px|諾曼第登陸,攝於奧馬哈灘頭]]
===西歐羅巴暨義大利===
蘇聯屢促盟國第二戰線,以緩東線之害。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盟國聚陸、海、空軍二百八十餘萬,[[諾曼第戰役|登陸於諾曼第]],其規模用兵之鉅,世所僅見;歷二月餘,折軍士幾近十四萬,終奪北法蘭西之地。八月十五日,盟軍又自義大利編師,[[龍騎兵行動|進兵南法蘭西]]。時法民組小隊,號法國抵抗運動,暗助同盟國聯師,德師弗能抗。八月廿五日,盟軍克復巴黎,東進以驅德師;凡四月,德人迭失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諸要地。唯九月[[市場花園行動|空降荷蘭]]之略,盟軍敗績,遂暫止侵北德意志之計。盟軍陸師緩近德意志,與敵相持於阿登區。
 
同年八月,盟國另遣兵伐北義大利,至[[亞平寧山]][[哥德防線]],為德將[[凱塞林]]所阻,戰四月,未能克義國全境。
第一二四行:
九月蘇師入南斯拉夫,軸心國師勢孤,共產黨[[鐵托]]領游兵抗德,其勢益雄;蘇聯又助北[[塞爾維亞]]游兵,以抗塞國傀儡。十月廿日,終復[[貝爾格萊德]]。廿九日,蘇聯大舉進兵匈牙利,至翌年二月,入布達佩斯。蘇師屢戰屢捷,唯戰芬蘭者莫能進,相持於卡累利阿地峽;至一九四四年九月,乃止戰。芬蘭退地,以復一九四〇年止戰之界。芬國旋戰德意志,翌年四月逐之。
 
[[File:Douglas_MacArthur_lands_Leyte1.jpg|thumb|雷伊泰島戰役,美將麥克阿瑟登萊特島|291x291px]]
 
===亞細亞暨太平洋===
第一三三行:
==干戈止息==
===止戈歐陸===
[[File:Bundesarchiv_Bild_183-R77767,_Berlin,_Rotarmisten_Unter_den_Linden.jpg|thumb|300px371x371px|蘇聯紅軍懸其國旗於[[勃蘭登堡門]]前]]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德師復出於阿登區,曰[[突出部之役]],以奪安特衛普港,既止西方盟國東進,且間東、西盟國,以為緩兵之計;至翌年一月,終無功而還。十二月時,盟軍亦戰於義大利,唯久戰未能破德師。一九四五年一月,蘇聯亦自波蘭進,兵臨奧德河,陷東普魯士。四日,美、英、蘇領袖[[雅爾達會議|會於雅爾達]],議決德意志降,則分而治之;且許蘇聯保蒙古獨立,以獲斯氏守德黑蘭之諾,宣戰於日本。
 
第一四八行:
 
==戰後==
[[File:Birkenau gate.JPG|thumb|300px363x363px|奧斯威辛集中營,比克瑙入口]]
===軍民之折===
二戰凡六年,同盟、軸心交戰,槍炮之餘,俱施轟炸之術。戰火以外,復有饑、疫、屠之禍,亡者合六千萬,軍、民佔比二、四。德意志行納粹主義,因優勝劣汰之名,廣置集中營,行夷滅異族之政;猶太、斯拉夫、羅拇諸族,俱在其列。亦置納粹以為無用者於其中,計有心、智、軀殘者,以至同性戀者、共濟會眾、耶和華見證人等。營中可供役者,役之;不可者輒殺之。終納粹之政,屠猶竟達六百萬。日本侵華,計有南京屠殺數十萬,三光政策二百七十萬等。納粹以外,各國亦設集中營,視國際公約如無物,日本、蘇聯之集中營,奴役戰俘,竟各折盟國十之二、軸心國十之六。同盟諸國設軍事法庭,以檢軸心國之暴行,二戰之禍首,俱獲其罪。
 
[[File:UN General Assembly hall.jpg|thumb|聯大議事堂|364x364px]]
 
===聯合國肇建===
二戰為禍之烈,世人深受其害。一戰以降,諸國嘗設[[國際聯盟]],唯美利堅弗應之,軸心國、蘇聯亦棄其盟籍。二戰時,同盟諸國訂聯合國宣言;一九四五年四至六月,諸國復會於美利堅舊金山,終訂[[聯合國憲章]],以保天下之太平、萬民之公義。中、英、美、法、蘇,既為[[聯合國]]創設之國,亦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雖冷戰之勢起,尚能避世界大戰再啟。
 
[[File:Fus%C3%A9e_V2.jpg|thumb|left|德意志V-2火箭之模型|414x414px]]
 
===冷戰之端===